文 /黑蛋兒
01
嘉靖八年(1529)夏天,北京。
東廠接到報案,報案人張福說他母親被人殺了。
也許有人奇怪,這樣的事兒不該是順天府來接受嗎,咋東廠還管這事兒呢?
這要是在其他的地府肯定是縣衙或者府衙來處理,可是這是北京,天子腳下。
帝都治安無小事,何況是殺人大案?
再說了,明朝時候的廠衛,錦衣衛那都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平時閒著都想找點事兒弄倆外快呢,現在有了這樣的案件能不積極嗎?
話說廠衛很快到達案發現場,根據報案人張福的指證。
兇手就是隔壁的張柱。
廠衛們簡單一看,現場遺留著一個籮筐,還有一串血跡通向張柱家。
廠衛們來到張柱家,張柱正躲在屋裡渾身發抖,經過詢問,那個籮筐也正是張柱家的。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張柱就是兇手。
案子報給了嘉靖皇帝,皇上也沒當回事:
交給刑部審理吧,別耽誤我煉丹。
那還審理個屁啊,你們東廠都說是張柱殺的人,那就是他殺的唄。
這個事兒刑部還是拎得清的,東廠和錦衣衛都有自己的監獄,他們審過的刑部咋可能再去推翻呢?
誰敢得罪他們東廠?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東廠,錦衣衛昭獄所寄,兼有訪查之威,人多忌憚,一有所逮,法司常以案擬罪,心知其冤不敢辯理。】
很快,張柱被認定為殺人犯,死刑。
可是張柱堅持自己是冤枉的。
按照張柱的說法,自己是個賣水果的小商販,每天早上很早都要起來去批發水果。
這天早上張柱和以前一樣,聽不亮就起床了,剛出門沒走幾步就被一個東西絆倒了。
張柱用手一摸竟然是個人,只不過這個人已經死了,自己因為害怕,連籮筐都忘了拿趕忙跑回家了。
02
確實,張柱也沒有殺張福母親的理由啊。
老太太都恁大年紀了,既沒錢也沒色,兩家又沒有什麼仇恨,張柱也不是神經病,不可能會殺人啊。
可是如果兇手不是張柱,又會是誰呢?
就在這時,張福的姐姐來給張柱喊冤了。
據張福的姐姐說,這個張福平時就是個好吃懶做的貨,還喜歡賭博,為這事兒孃兒倆沒少吵架。
事發的當天,張福一身是血的回家了,老孃卻死在了外面。
因此她認為弟弟張福才是殺害母親的兇手,而鄰居張柱是背黑鍋的。
最關鍵的是,鄰居們也都願意證明張柱是無辜的。
案情出現了反轉,刑部不敢怠慢,又上奏給嘉靖皇帝。
因為兇手不同,案情的性質也就不一樣。
如果張柱是兇手,那就是一般的刑事案件,【鬥毆殺人,刑止於絞。】如果是張福,那就是屬於十惡不赦的大罪,【為子殺母,刑至凌遲處死】。
嘉靖皇帝也有點不耐煩:那就重新再查查吧。
接手的是刑部侍郎魏應召。
魏應召經過一番走訪梳理,推翻了東廠的結論,認定了兇手就是張福。
可是東廠不幹了:顯你能是不?我們東廠的審理結果你也敢不認?
魏應召也有點硬氣,脖子一揚: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子的,讓我幹壞良心的事兒,辦不到。
東廠是幹啥吃的?誰見到了不得客氣三分?
現在你魏應召還敢跟我們叫板?打臉是不是?
馬上東廠又把這個案子捅到嘉靖皇帝那去了:
魏應召這貨不是個好鳥,收了人家的錢,那張福的姐姐跟張柱有私情,吃裡扒外,陷害弟弟。
嘉靖皇帝
03
嘉靖皇帝徹底有點火了:就這麼一點事兒搞不定是不是?天天來煩我我哪兒還有時間煉丹修道了。(其實這時候嘉靖還沒開始通道,臺詞是我編的。)
皇帝一生氣,後果很嚴重。
魏應召因【擅出入人罪】被下了大獄,三法司繼續會審處理這個案子。
三法司就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一般來說只有很特別的案子才會需要三個部門共同辦公,這也是為了顯示皇帝對這件案子的重視。
為了顯示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嘉靖皇帝親自點名都察院的右都御使熊浹主持審理。
為什麼選中熊浹來主持,三法司的頭頭腦腦們一下子都明白了。
熊浹雖然官不大,但當年在“大禮議事件”中是旗幟鮮明的站嘉靖皇帝的,算得上嘉靖的親信。
魏應召的審理結果皇帝表示不滿意,現在又讓熊浹來主持,皇帝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
瞎子才看不出來。
會審還沒開始,刑部的聞淵和大理寺的簡霄【俱辭疾不出】:有病,不能上班兒,辛苦你們了!
其實事實很清楚,街坊鄰居眾口一詞【證其(張福)逆狀;而其姊之痛憤,發於至情,不容偽為者。】
可是會審過程中,代表刑部參加的左侍郎許贊竟然來個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誰都知道皇帝是想讓熊浹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走一個過程就行了,畢竟皇上要的只是一個結果,你熊浹是皇上的人,該知道咋辦。
熊浹可不管那些:你們都不說話是吧?那咱就尊重事實吧。
嘉靖皇帝鼻子都氣歪了:老熊啊,你可真熊,我讓你去幹啥的,你就給我弄一個這打發我,滾蛋!
很快,熊浹被皇帝以【殉情曲護】態度不端正為由革職,不愛說話的許贊被命令重新審理魏應召,張柱等人。
並且指令【用刑追問】——不承認就給我打,打到他承認為止。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的都只會溜鬚拍馬的,特別明朝的言官最喜歡跟皇帝對著幹。
說得對不對不重要,就是想讓皇帝打一頓,為的就是讓自己在史書上留個名。
以陸璨,劉希簡為首的言官紛紛上書:
老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希望你不要用自己的權利干擾司法公正。
你們都知道嘉靖皇帝是從來不會縱容大臣的:啥?要我承認我錯了?我呸!
最後的結果是:張柱死刑;
魏應召以及所有給張柱作證的全部發配邊疆充軍;
張福的姐姐被杖責一百。
唯一好一點的是熊浹,可能是因為當初站隊嘉靖的緣故,沒有再有別的處理結果,但是革職結果對於一個在仕途上拼搏的人,算是夠狠了。
04
正義缺席了,維持正義的都遭了秧,真正的兇手張福逍遙法外。
可是在那個年代,皇帝說的話就是真理就是法律,結局是無法改變的。
但是,悠悠眾口卻是堵住不住的。
有的人為嘉靖皇帝辯解:皇上是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他相信在他領導下的人民都是好人,說會慘絕人寰的殺害自己的母親。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這根本就是嘉靖皇帝一手炮製的一件冤案。
原因很簡單。
殺雞儆猴。
誰是雞?
張柱。
你可能很奇怪,張柱一個平頭老百姓,跟朝堂上的政治有毛關係?
是的,張柱確實不起眼,但是他後面有個主人——明武宗的老婆夏皇后。
當然了,夏皇后也不是張柱真正的主人,張柱真正的主人是夏皇后的孃家人。
嘉靖皇帝並不是為了要殺張柱,而只是藉助殺張柱敲打一下夏皇后,乃至武宗以前的外戚勢力。
都知道嘉靖皇帝是撿了個大便宜才當上皇帝的。
當時年幼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滿懷著憧憬來到了北京城,想要成為這個帝國的主人。
可是迎接他的不光是鮮花和掌聲,還有冷眼。
首先對於朱厚熜母子沒有太多好感的就是武宗的母親張太后。
張太后是孝宗皇帝的皇后,她對於自己的親生兒子沒有接班人這件事深感失落,一個從湖北小地方來的毛頭小夥子竟然要繼承這麼大一份家業,無論哪個母親心裡多多少少的都會有些不痛快。
最為關鍵的是,朱厚熜剛坐上龍椅就要別出心裁的把自己的生父朱祐杬追封為皇帝。
這就有點不上道了,你朱厚熜什麼身份自己不知道嗎?
讓你來當這個皇帝已然是撿了個蹦蹦棗了,還想要什麼腳踏車?
說白了,朱厚熜就是有個性的孩子:我有爹啊,憑什麼給我找個爹?(孝宗)
你想想看,一個北漂小夥腳後跟都還沒站穩呢,就公然跟張太后叫板了,張太后能稀罕他:
咋滴?我當你媽你感覺委屈了咋滴?
所以,張太后也沒給年輕的嘉靖皇帝什麼好臉色,看到他包括他親媽都不愛多搭理一句的。
05
朱厚熜也是個倔強的小夥:都看不起我是嗎?我還非得給我爹弄個皇帝噹噹不可。
這就是當年很出名的"大禮議事件"。
只不過剛開始嘉靖皇帝立足未穩,只能時時處處暫且忍一口氣。
可是現在已經幹了好多年了,勢力也發展的差不多了,該給他們點顏色看看了。
張太后畢竟是孝宗的女人,論起來還是得叫她一聲媽,不能隨便動,那就動動武宗的女人,自己的這個寡嫂吧。
【京師民張福殺母,訴為張柱所殺。而帝以柱乃武宗後家僕,有意曲殺之。】
沒有其他原因,兄弟,只能說你倒黴,碰到槍口上了。
【當是時,帝方深疾孝,武兩後家,(張)柱實武宗後夏氏僕,故帝必欲殺之。】
所以,這一件兇殺案,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罷了,嘉靖皇帝故意殺掉一個無辜的人,其實就是發出一個訊號:都給我安生點,這個天下我說了算。
這件事之後,嘉靖皇帝便廢除了外戚爵位的世襲制,【姑與終身,子孫倶不準承襲。】
幾年後,張太后的孃家人張鶴齡張延齡兩兄弟都被抓起來蹲了班房,張鶴齡運氣好沒多久就死了,張延齡卻被長期關押,一直等到張太后死後才被砍了腦袋。
誰都能看出來,張延齡就是用來折磨張太后的。
報復心之重,可見一斑。
乾隆皇帝後來在修《御定資治通鑑綱目三編》的時候看到這個案子,也對嘉靖皇帝的作法真不以為然。
說張福弒母之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
【天討有罪之人,何君人者顧出此耶?】
此前大明王朝立國百年一直沒有出現的黨爭,也因此自嘉靖朝開始逐漸上演,並由此開始了東林黨與閹黨長達半個世紀的明爭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