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遇到逃無可逃的境地,動物通常會裝死保命。甚至在我們人類之中,都還流傳著靠裝死,於熊口下活命的“神技能”。

還有田納西羊稍受驚嚇便立刻四腳朝天,肌肉僵硬倒地不起,一副這個“瓷”,我碰定了的樣子。而猞猁遭到獵人和獵狗圍攻,便會熟練的躺在地上,四腳朝天,熟練的讓人心疼。青蛙則通常在氣溫較低的天氣下,初次接觸捕食者時會選擇裝死。

但要說“死”的最像的還要屬負鼠,那真是要多噁心有多噁心。負鼠戰鬥力低下,但天敵頗多,卻僅憑此一招橫行天下,乃是集裝死術為大乘者,稱其一聲宗師毫不為過。

在性命攸關之際,負鼠仰面朝上,吐出舌頭耷拉在嘴角,同時身體抽動,一副不得好死的樣子。如果捕食者依舊還下得去嘴,那屎尿屁就必須給你安排上。它會毫不猶豫地從肛門旁的臭腺中排出散發著惡臭的粘稠狀黃色液體,散發著像是死了好久的屍體腐爛變質的氣味。此時的捕食者即便胃口再好,也只能忍住不吐,迅速離開。

不過要論裝死裝的久的,就不得不提昆蟲了,而且我們在生活中還會經常遇。

無意間飛入屋中的瓢蟲,只要你碰它一下,立刻仰面朝天,一動不動。房簷下好似被折騰死的螞蟻,一轉頭的功夫就消失不見了。一項發表在《生物快報》的研究顯示,科學家觀察到一隻甲蟲“死”了23分鐘,一隻螞蟻幼蟲偽裝死亡甚至長達61分鐘。

捕食者為什麼不吃裝死的獵物?

微生物可以把富含蛋白質的肉類,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在數億年的進化中,為防止被其他生物搶奪食物,微生物學會了在分解蛋白質的過程中釋放出毒素。

由於微生物腐敗產生的毒素的危險,捕食者對長期死亡的獵物有厭惡感。如果一個生物真的死去很久,甚至已經發出難聞的味道,那麼大多數食肉動物都不會吃。但世界上還有一種動物,被稱為食腐動物,例如禿鷹。

其胃酸是攻擊微生物的強力武器, 這個酸性比人類的強上十倍有餘,甚至足以侵蝕一些鋼鐵製品。而且在它們每一次接觸毒素之後,其免疫系統都會生產出更多的免疫抗體,從而對毒素形成了更強的抵抗力。

更重要的是,幾乎所有的食肉動物都有食腐的習慣。

如鳥類中烏鴉,甚至海雕、松鴉、鵟、金雕和蒼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食腐。

獅子和斑鬣狗在搶別的動物的獵物時,也絕不客氣,更不會放過草原上的新鮮屍體。

而有名的食肉動物棕熊和狼獾,其吃肉也主要是透過食腐獲得,不會浪費絕大動物的屍體。熊更是出了名的“機會主義者”,是雜食動物,不會放棄任何可以補償能量和蛋白質的機會,連肉食動物,包括野豬也在它的選單之上,而野豬也會撿屍。

如果真的在熊面前裝死,除非它是真的不餓,不然休想留個全屍。

更重要的是,如果是新鮮的屍體,幾乎沒有食肉動物會拒絕,畢竟屍體不等於腐肉。

既如此,為何動物還要裝死?

首先要知道,在方便逃跑的情況下,逃跑永遠是第一選擇。只有避無可避,才會迫不得已選擇裝死。

負鼠顯然是裝死的行家,可以偽裝成死了很久已經腐敗的樣子,只要不是純粹的食腐動物,除非捕食者極其飢餓,不然不會鋌而走險。

而動物們也懂得權衡裝死的風險。例如成年青蛙在面對危險時更願意跳躍逃走。因為較大的青蛙可能會跳得更遠,因此跳躍逃生可能會更成功。

在寒冷的天氣裡,溫度較低,所有的青蛙行動都比較遲緩,靠跳躍脫險的可能性較小。裝死保命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捕食者堅持要吃,青蛙也能夠透過假死迷惑捕食者,使其放鬆警惕,趁其疏忽大意時跳躍逃生。

昆蟲有裝死的習慣是因為其通常生活在灌木叢中,而且對於以它們為食的捕食者而言,昆蟲身上那點肉不過是塞牙縫而已。

捕食者為了填飽肚子,通常遊蕩於各個灌木叢之間。但在一個灌木叢的耗時越長,捕食就會變得越困難,在某個時間,就該決定去另一個灌木叢捕食。捕食者為了儘快吃到儘可能多的食物,就會避免在同一灌木叢浪費時間。

當昆蟲突然死去,從葉子上掉落地面,對於捕食者而言就像是躲起來一樣,找到並吃掉它會浪費很多時間,面對這點僅夠塞牙縫的能量,實在不值得浪費時間。好像在和捕食者說,去吃別的蟲吧,吃別的蟲方便。

什麼,你說昆蟲在人眼皮底下裝死有什麼意義?周圍又沒有灌木叢。

人多聰明啊!裝死作為條件反射已經刻在了昆蟲的基因裡,它哪知道這招不行。肆意擺弄它的身體時,它還琢磨著什麼時候玩膩它了,就能放它離去,誰知道有人辣手摧花,玩完就殺,一點情面不講。

6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七星彩026期(星期二)精準走勢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