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自文在寅上任以來,圍繞美軍駐防軍費一事,青瓦臺和白宮吵個不可開交,雙方甚至一度“撕破臉”。但隨著局勢變化,如今出現了轉機。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當地時間7日表示,美國和韓國已經就駐韓美軍軍費分攤一事達成了原則性協議。

對於此次會談的成果,美國不吝讚美之詞。美國務院發言人指出,“軍費談判事宜的解決”,有利於重振現代化民主同盟,對於實現共同的安全與繁榮有促進作用。對此有外媒分析,韓國最終還是屈服於美方,“有誠意提升”軍費比例。

韓國在2020年提出,將韓國對維持駐韓美軍的費用分擔總額增加13%左右,而且“這是韓國提出的最好的報價”,直接拒絕了特朗普政府“提高400%”的要求。

從表面看,這次美國似乎佔得了便宜。但拜登政府勢必不會想特朗普那樣“獅子大開口”,為了修復美韓關係,雙方實際上是各退一步。但韓國無疑掉入了美國佈設的另外一個圈套:白宮要求首爾踐行盟友承諾,積極介入“亞太版北約小體系”。

在軍費問題之外,美韓的“互相妥協”蘊含了三層意義。解讀它們,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瞭解美國的全球戰略。

其一,美國如今需要韓國站隊

自朝鮮戰爭後,美國視韓國為經略遠東的跳板,韓國亦將美國作為保障自身安危的屏障。如今身為左派文在寅也走回了保守派李明博、朴槿惠的老路,繼續將韓國綁在同美國人的戰車上。可以預見,韓國接下來的諸多軍事活動將圍繞美國的亞太戰略展開。

在軍費分攤協議達成的訊息傳出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準備於下週對韓日進行外交出訪,如此高級別外訪將可能討論對朝政策等實質性問題。顯然,美日韓三方將就此“對錶”。此前布林肯已直接表態,稱“美國21世紀最大地緣政治考驗就是中國”,協調對華方針恐怕是拜登政府高官此行更主要的議題。

其二,韓國的國家政策發生顯著變化,已經不滿足只做美國小弟

文在寅也深知拜登政府如今的反華需求,早早就做好了輿論攻勢。在談判前就放話:作為對韓國的“補償”,美國須在戰事自由指揮權等事宜上給予自身可能的便利。青瓦臺甚至以疫情擴大“相要挾”,拒絕和美國進行聯合軍演。

如今美韓談判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雙方的聯合軍演也如期展開。足以證明美國願意為了拉攏盟友答應韓方的某些要求,雙方媾和在進一步加深,而對於韓國來說,其籌碼除了朝鮮,大機率還涉及隔海相望的中國。

其三,韓國都國家屬性決定了必須為美國馬首是瞻

此前,“薩德問題”導致了中韓一度交惡,雙方的關係出現了罕見的歷史冰點。但現在,文在寅主動“迎合”拜登,其造成的影響比較朴槿惠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事實都說白,韓國依然沒有國家主權的自由話語權。而如今是到了韓國“報恩”的時候了,它接下來的舉動可參考德國、澳大利亞等美國盟友上竄下跳的表演。而這一切或都為制約中國而來。

但美國人忽略了一個事實:韓國日本的經濟體量不足以支撐其和亞洲大國長期鏖戰,強行督戰盟友,只會導致自身同盟的加速瓦解。

基於上述事實我們姑且認為,這應是美國“全球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為了打壓中國開始無所不用其極。

而韓國作為長期享受美國“恩惠”的國家,必須有所作為——如今美國給了韓國一顆棗,首爾欣然接受。同時美國已把中國定性為“頭號對手”,下一步韓國會在多大程度上配合美國對華施壓?韓國會跟隨美國應對“頭號對手”,還是把中國當成一衣帶水的鄰邦,問題已經擺在文在寅面前。

8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7只母雞的“意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