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德國棄核終於要到最後一步了:將在2022年前關閉境內所有核電站,距現在已不足兩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德國政府拿出24億歐元來補貼受損企業,看來是下定決心要跟核電說拜拜了。其實德國的核電技術一度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也從未發生過核事故,為何鐵了心要棄核?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真的能撐起這個歐洲經濟大國的電力需求嗎?這與成為大國博弈戰場的北溪2號有什麼關係呢?下面人馬君為您一一解答。

德國核電站

曾經的核電強國為什麼要棄核?

大家都清楚美國、法國和日本有很多核電站,但很多人可能不太瞭解德國的核電歷史。其實德國的核電發展勢頭一度非常不錯,相關的科研水平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地位,我國的高溫氣冷堆技術,最初也是源於德國。他們在1960年就建成了第一座核電站,2002年擁有19臺在運機組,核電佔比一度接近30%。而且得益於德國的工業實力和嚴謹態度,核電裝置可靠性高,執行業績和安全性極好。

德國核電站

但是,由於二戰等歷史原因,德國人對核特別敏感,從最初的反核武器逐漸發展到反核電,而各路政客也不乏靠反核來撈取資本者。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更是引發了反核浪潮,民眾對核事故的擔憂越來越強烈。然而,核電排放少,功率大,執行穩定,優勢非常明顯,因此雖然反核聲音高漲,德國在1989年之後也沒有再新建核電站,但直到20世紀末,核電仍然在電力供應中佔有重要地位。

反核遊行

這一切隨著1998年綠黨的上臺而戛然而止,綠黨以反核為宗旨,鐵了心要棄核。2002年德國透過法案,計劃在2022年全面棄核。核電從此被判了死刑。然而由於環保和二氧化碳減排壓力山大,2010年默克爾將棄核時間點延長到了2036年。隨後2011年的福島核事故再次給了核電重重一擊,德國終於下定決心,重新將時間點定為2022年,棄核也成了板上釘釘的事。然而棄核的口號雖響,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福島核事故

沒了核電,僅靠新能源能撐起德國電網嗎?

全面廢棄核電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一方面核電站的退役是一項艱鉅的工程,大量乏燃料和被放射性汙染的廢棄物要處理,難度很大,成本很高,但只要假以時日,終有一天會處理完。另一方面的問題就比較棘手:核電退出後,誰來填補電力供應的空白?德國的想法是靠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另外還有從俄羅斯進口的廉價天然氣。

風力發電在歐洲日漸興起

自2011年以來,德國棄核程序明顯加快,核電站不斷被關閉,然而風電和太陽能卻未能及時填補核電留下的缺口,導致電力一度短缺,甚至到了需要新建燃煤電站的地步。而且風電和太陽能雖然環保,卻有一個難以克服的缺點:靠天吃飯。風電所需的風力時大時小,時有時無,太陽能白天能發電,晚上就歇菜,當然可以用相變儲能等方式,但畢竟不像核電和燃煤燃氣電站那麼穩定。因此可再生能源看起來很美好,電網用起來卻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必須有常規能源作為備用。

太陽能光伏電站

而有時天公太作美了也是麻煩,風電發電量驟然增加,無法消納,導致棄風,或者將負擔丟給周邊國家的電網,導致捷克等國怨聲載道,一度揚言必要時和德國電網解列,以保護本國電網的穩定。在經濟性上,可再生能源目前還無法與常規能源相比,而德國政府了為鼓勵其發展,採用了大力度補貼的方法,風電、光伏的上網電價奇高,而核電、煤電和氣電電價遠低於前兩者,核電即將關閉,煤電成本低卻又受到嚴苛環保政策的限制,天然氣發電的成本又高,但由於可再生能源不穩定,這些常規能源又必須要搞,導致發電企業經營十分困難,工業和居民用電的電價也是一路高企。

上了賊船下不來,只能依靠北溪2號

既然核電已經沒有翻身的可能,煤電又揹負著環保的惡名,能夠解決德國電力供應的只有一個途徑:天然氣,並且必須是廉價的天然氣。而能夠給德國提供廉價天然氣的,只有俄羅斯。這就是為什麼德國不惜得罪美國,也要和俄羅斯合作建設“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原因,畢竟經濟利益是實打實的,其它都得靠邊站。

北溪2號示意圖

北溪2號是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直接連線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繞過了烏克蘭和其它歐洲國家,對德國意義重大。北溪2號一旦投入使用,每年將為德國輸送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德國的能源供應就有了保障,棄核的後果就能慢慢消除。而德國也可以像原來的烏克蘭一樣,成為俄羅斯天然氣向歐洲供應的入口,收一筆過境費是少不了的。

北溪二號鋪設管道

顯然,北溪2號對德國和俄羅斯是一大利好,但卻損害了美國和烏克蘭的利益,德國的靠山美國是不會輕易答應的。在美國壓力下,歐洲議會在2021年1月透過決議,要求歐盟停止在北溪2號上與俄羅斯的合作。但是對於這個關係到國家命脈的專案,德國是不會輕易放棄的,據說北溪2號在2月份又開始全面復工,看來美國、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角力,還遠遠沒有結束。

結語

德國棄核,應該說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他們的國情,也得到了大部分民眾的支援。但饒是如此,還是遇到了相當多的困難,影響深遠。不過德國一旦成功,會給歐洲其它國家產生標杆作用,核電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應不應該棄核呢?

12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9000萬一臺,加工直徑2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