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我國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中,人口規模10萬以下的200多,其中5萬以下的100多。

常住人口30萬以下的縣區中,2/3處於流失狀態。

以上資料是全國政協委員李冬玉,在兩會上的“提案”中列舉的。

隨著中國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人口向城市裡流動,很多村莊在消失,縣城也在萎縮。

我們不禁感嘆,曾經的老家已經回不去了,魂牽夢繞的故鄉,早已變了模樣。

無處安放的鄉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鄉愁,對於很多人來說,所謂鄉愁就是小時候村口的老榆樹,就是夕陽中家家戶戶升騰起的炊煙,也是攢了好久的錢,才能吃到的那根老冰棒兒。

中國雖然城市人口不少,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在農村,更多的人也是從農村走出來的。

所以,類似的鄉愁,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但如今的村莊,越來越多的已經變成了空村,或者變成了“留守村”。

年輕人為了賺錢,為了改變生活,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土地。

我們熟悉的人,也漸漸遠去。

回到村裡會發現,曾經記憶中溫暖的地方,模樣沒有太多變化,但已經沒有了人情味兒。

想回去一慰鄉愁,感受到的卻是些許的荒涼。

不少地方因為並村,名字已經變了,甚至有的村子已經搬遷了。

回去之後,甚至連回憶都已經找不到了,鄉愁更是無處安放。

縣城之困

相比之下,縣城的情況也並不樂觀。

回到縣城你會發現,這裡的生活的確有些安逸,甚至有些過頭。

偏遠地區縣城的經濟普遍並不是很好,消費水平低,生活水平相應的也不高。

不少地方的人們,拿著微薄的工資,享受著慢生活,沒有了進取心,生活也沒有方向感。

很多人在縣城裡,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看不到未來。

於是跟村裡一樣,也在往更大的地方走。

人越少,經濟就越難發展。

所以我們會發現,離開了好多年的家鄉,依然是昨日的模樣。

但回來之後,也找不到了往日的氣息,找不到了兒時的味道。

如何留住我們的鄉愁?

並村之後,並縣成了一個大趨勢。

為了避免公共資源浪費,促進經濟發展,這也是必然的選擇。

但與此同時,留住鄉愁似乎也很重要。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同樣也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如何平衡?考驗著每個人的智慧。

我們希望看到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縣城的繁榮,同樣也希望留住一個更有人情味兒的故鄉。

這算不算矯情呢?

2
最新評論
  • 1 #
    不僅要並縣,很多小市、鄉村也要並,機構太多了,人浮於事
  • 2 #
    進城容易回村難,很多人遲早會後悔的!
  • 3 #
    先並村並鄉鎮並縣,再並省並國能否把美國歐盟並進來,如能下次就是並地球並宇宙,哈哈哈哈哈。
  • 4 #
    支援並縣並鄉並村,減少供養人員,降低行政成本: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 5 #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6 #
    我國280多個縣級行政區中,人口規模10萬以下的200多,其中5萬以下的100多。
  • 7 #
    戀鄉的人都是事業有成沒事閒的,你要是還是那個困難地區受罪看你還懷念不
  • 8 #
    面積不足1000平方千米,人口小於十萬的縣,應該合併,可以降低行政成本
  • 9 #
    人口數量在五萬上下的縣級行政單位必須在二十一世紀中葉徹底的合併為二十萬人口左右。十萬找十萬並二十萬。這樣下來減輕負擔十多億萬中國人民的精神負擔。比如五萬人口的縣級行政單位合併為二十萬左右。幹部減少四分之一左右。多餘的下鄉務農。
  • 10 #
    我建議人口,十萬應在邊遠窮山區,人口少地域寬,而人口稠密地區應在八十萬以上保留,地域面積應在千平方公里以上,地級市地域面積應在萬平方千米以上,人口不能低於五百萬以上,就四川而言減少七個地你市,縣級機構從183個應減到130到150之內,減少政府運作成本數百億。
  • 11 #
    支援並縣並鄉並村,減少供養人員,降低行政成本: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 12 #
    擴省撤市、省直管縣,從東到西逐步實施。
  • 13 #
    邊遠的落後的交通不便的人口較少的沒有特色的鄉鎮應該撤併。減少機構設定,減少人員。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追求自我勝於追隨王室榮耀 - 哈利與梅根出王室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