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學壞了;上帝正考驗他們呢,你還沒有受考驗,你應當照著孩子的想法生活。——高爾基《童年》

科學上對於童年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劃線,但這段時期不管對於誰來說都尤為重要,因為這時候人開始接受來自環境的影響,比如說家庭的影響、老師的影響、同學的影響還有朋友的影響,而且這時候人還是白紙一張,潑墨則染墨,潑赤則染赤。所以沒有人比馬金庫更懂童年在他身上留下的刻痕。那麼他的人生又因為童年有了什麼走向?

一、各人有各人的名字,而權利人人都一樣

這是真實發生的一幕,2012年3月1日的庭審中,90後被告人馬金庫不接受律師為他辯護,也不對死者家屬表達懺悔,只是迫不及待的求死,甚至還露出笑容,對著法官鞠躬,彷彿死亡是什麼天大的好事。他的行為當然引起了眾人的不滿,大家看著他就像看著一個瘋子。

他和瘋子沒有什麼兩樣——2011年5月22日早晨6點多的時候,他被叫起來卸貨,因此心生怨氣,然後往公司裡投了30片左右安眠藥,導致老闆和員工全都進了醫院;晚上的時候他想睡覺,但是老闆娘讓他修燈泡又讓他哄孩子,他不願意於是抄起了牆角的斧子,一屍兩命,逃之夭夭。可他才20歲,就那麼多怨?

二、用鞭子教不出人來

倒退回去,開始說馬金庫的童年。他的童年是悲慘的,一出生沒有多久,就面臨父親和母親離婚,家庭從此缺半的情況,而且他還被判給了父親,那個男人嗜酒嗜煙更嗜賭,僅僅只是為了幾塊錢,就將自己的朋友殺死,然後在1995年被槍斃,而馬金庫才4歲,被留給了並不怎麼樣的繼母。

繼母不只是不怎麼樣,準確來說應該是一個虐待狂,吃飽穿暖的不要想,他還得常常經受毒打,那時候的馬金庫因為還沒有完全擁有了解世界的能力,所以他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是不對的,他以為全世界的孩子都是這樣,儘管很痛,他也甘願忍受,於是變成了一個瘦小黝黑耳聾和斜視的半殘人,直到繼母“良心發現”,將他送還生母。

三、恨是塊冰,遇暖就融化

高爾基曾在自己的自傳《童年》中這樣寫他的外祖母:“在她沒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對於馬金庫來說,他的母親也是這樣的存在,她的溫柔使他明白,原來不是世上的母親都這樣,也不是世上的小孩都如他,他原來經歷的一切都叫做苦難。

他母親對他太好太好了,帶著他住進了繼父家裡,給他改名叫“馬金庫”,讓他接受教育,每天變著花樣給他做好吃的,就為了彌補他曾經被關在了小黑屋裡,三天兩頭沒飯吃造成的心理性飢餓,還給他配了矯正斜視的眼鏡,打算給他做耳膜修復手術,雖然沒什麼錢,但借錢也要給他上全市最好的中學——但這也成了另一個苦難的誘因。

四、在人們心裡,歡樂和憂愁幾乎糾纏在一起

這是一個新的家庭,馬金庫感覺到了隔閡,尤其是小自己13歲的妹妹出生之後,繼父對他越來越不滿,雖然家中確實沒有條件,但一個願意學習的好孩子不是應該鼓勵嗎?畢竟那所學校是馬金庫前50名考進去的,然而繼父卻覺得花這麼多錢送他去讀書不值得不划算,等他去上學後,就與母親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他很想讀書,卻逐漸覺得坐立難安,現實和夢想的撕扯,最終因為他心疼母親的境地而敗下陣來,選擇了輟學,不過即便是這樣,2009年母親還是和繼續離婚了,並準備出農村找工作,這時候馬金庫才18歲,他臉上開心地安慰母親,說有些老闆沒文憑,也還是能賺很多錢,有腦子就可以了。但是心裡面早已經充斥了滿滿的絕望。

五、於是,我去了人間

之後的人生基本上就是童年的重複,顛沛流離和沒有文憑遭遇的種種窘境,因為耳聾和斜視遭受的種種歧視,不被重視沒有存在感的自我,以及漸漸明朗的求死之心,他甚至常常將這個掛在嘴邊,以至於他的母親都聽得脫敏了,卻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其實悄悄買了安眠藥,只是最後投進了別人的碗中,但那天到底還是走向了罪惡的深淵。

六、結語

接著就出現了最開始的那一幕,一個年紀輕輕的殺人犯放棄辯護,一心求死,他的笑容和鞠躬都是惹人深思的內心表達。但說他的故事,並不是讓大家共情他,只是想說明童年對人的影響,如魯迅所說——兒童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但這個命運不是沒有改變的可能,如高爾基掙脫恨意寫下《童年》,終成一代文學巨匠。

1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給女婿刮痧,兩人十指相扣出行,侯佩岑媽媽的“實力”不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