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取決於人口,包括人口規模、地理聚集程度和人口年齡結構。縱觀歷史,人口對創新的影響始終在發揮作用。

——梁建章

如果拋開個人意願和經濟因素不談,“生二胎”在當下對大部分年輕家庭來說,可能都是一項值得去考慮的“人生大事”。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是在2015年才得以正式落地的。背後推進其從書面建議轉化為具體政策的人當中,梁建章一定是其中最值得記錄的那一個。

《人口創新力:大國崛起的機會與陷阱》/梁建章/黃文政/機械工業出版社/豆瓣評分:8.0

從2007年卸下主要工作進入斯坦福攻讀經濟學博士(勞動經濟學領域),梁建章的精力就聚焦在世界人口問題上。

2012年,梁建章聯合茅於軾、許小年等知名經濟/人口學家,共同發起倡議書,呼籲儘快停止計劃生育政策;同年,聯合李建新、湛中樂等5位學者向全國人大提交了“儘快啟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全面修改的公民建議書;2014年7月,他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出版了《中國人可以多生!》,成為內地公開出版的直接指出獨生子女政策存在不合理性的第一本書。

直到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正式宣佈,推行“全面二孩”政策。“馬後炮”地說,在當時的環境下,這些言論無疑都是“盛世危言”,但背後支撐其敢於這麼說的是大量的資料蒐集與嚴謹的邏輯論證。

▎更替生育率:2.1

所謂更替生育率,是指為了讓每一代人的規模大致相仿,需要達到每名婦女平均生育2.1個孩子的生育率(這個數字超過2,因為有少數兒童可能會在成年以前死亡)。而目前,我國的生育率是1.3-1.4,預計到2030年之前,中國的人口將開始負增長。如果人口開始不斷減少,那何談發展與創新?

▎人口透過規模、聚集和老齡化效應影響創新

規模效應很好理解,即與人口小國相比,人口眾多的國家更易誕生優秀人才。而聚集效應是指大型或人口集中的城市,有助於提供使新思想迅速變成現實的供應鏈,而人口稠密的國家往往有較大的城市。

通常,一個人的生產力因素由其認知能力和經驗相互疊加的,這就導致30-40歲時是最有創造力的,因為他已經有了10-20年的經驗,而且精力仍然充沛,能夠迅速地思考和學習。而老齡化效應的存在往往會阻擋年輕人的晉升,從而影響創新的發生。

▎關於養老需求對經濟的影響

很明顯,最後一項政策是相對來說兼備可行性與影響結果的選擇,也是這兩年我們看到的已經落地的政策。但無論哪一條,都是為了緩解低生育率所帶來的社會整體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

▎關於自然資源的枯竭問題

我們以前或多或少都曾聽說過各種經濟/環境學家對人口增多造成自然資源不夠用的擔憂,但事實上,人均自然資源的豐裕程度與人口密度密切相關,且資料得出的結論卻是天賦常識的:似乎人類使用的資源越多,新發現的資源就越多,更別提各種新的清潔能源被不斷研發出來投入使用。

自然資源占人口享用財富比例(1947-2007)

▎城市擁堵問題

人們往往認為城市人口密度與國家人口密度相關,且大城市的擁堵也是因為人口“過多”,但這無疑是錯誤的想法。

幾大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與人口密度

上圖中展現了幾個主要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與人口密度資料,北京的車輛比紐約和洛杉磯少,人口密度比東京低,但為何北京的實際情況卻如此擁擠?

北京與紐約的城市道路密度比較

上圖是紐約與北京兩個城市的衛星照片(Google Maps,2016),可以看到紐約的道路密度遠高於北京。紐約25%的土地被道路覆蓋,而北京的資料為7%。

再舉幾個大城市的例子來說,日本東京人口有3700萬,但其遠不是地球上最擁擠的城市,因為它擁有超過3000公里的地鐵和火車,然而中國的上海和北京人口都只有約2400萬。換句話來說,一個城市是否擁擠,完全取決於其公共交通規劃水平,如果其居民的通勤時間可以透過高效的公共交通來壓縮,那麼其人口密度就能提高,城市的“直徑”就能不斷擴張。

所以,目前來看,我國所謂的“人口過多造成城市擁堵”的問題本質上還是城市建設與規劃不夠到位的問題。

▎公共政策與國家競爭

”未來,創新的競爭將會是一場人力資本發展的競賽。贏家是那些可以培養和吸引大量高技能人才的國家。為了穩定呈下降趨勢的生育率,大多數國家需要制定和推行大力鼓勵生育的政策。教育部門需要用最新的科技和終身學習的趨勢來提高學習效率,更快地培養更多潛在的創新者和企業家。“

創新的競爭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很大程度上還是不同人口維度上的競爭。未來,全面放開生育政策也許只是第一步,國家層面的競爭更像是作者所說的“物業競爭”,每個國家政府都是一家物業公司,透過其政策和經濟制度爭奪客戶(創新者)。

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錦心似玉》:徐令宜都與其她妻妾圓房,為何一直不與喬蓮房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