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北大的徐凱文教授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這樣一組資料:北大的新生,其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還有40.4%的學生認為活著沒有意義,人生沒有意義。

01 空心病:精神世界的蒼白無力

北大的學生,眾人眼中的天之驕子,為何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呢?徐凱文教授認為,是因為“空心病”。

什麼是空心病呢?就是一種因為找不到人生目標、缺乏生活意義感,從而內心產生空虛、迷茫、焦慮的心境狀態。

時代的發展,物質的豐富,卻敵不過精神世界的貧乏與蒼白。

徐凱文教授說,他接觸的這些空心病的學生都對他說過這樣的話:我不知道我是誰,我不知道我到哪兒去了,我的自我在哪裡,我覺得我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界,我過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為別人在活著,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北大這些學生的經歷,只是這個時代一大部分人年輕人所面臨的心理困境的縮影。迷茫、不知所措、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02 讀完《目光》,感覺迷茫的心被拯救

不過,陶勇醫生的《目光》這本書,很多人說讀完以後,感覺迷茫的心被拯救了。

陶勇是誰?他的《目光》究竟有怎樣的魔力?

在2020年初疫情開始沒多久,北京朝陽醫院眼科發生了一場暴力傷醫事件。該院的醫生陶勇在門診期間被一名歹徒砍傷,雙臂和雙手已能露出白骨,神經、肌腱、血管兩處斷裂。這位陶勇醫生無比熱愛醫學事業,對醫術精益求精,對病患誠心誠意。這名砍傷他的歹徒是他治療過的無數眼疾患者之一,在90%的醫院都會放棄的情況下,陶勇盡最大的力量保住了他的視力,並且術後還特意為他儘量節省醫治費用。

事情發生之後,陶勇想不明白自己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去幫助的這名患者,為何反而揮起大刀毫不留情地向自己砍來,要置自己於死地。在ICU的日子裡,一次次在死亡邊緣掙扎的時候,陶勇對自己到目前為止的人生,回顧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最後寫成這本《目光》,關於自己的從醫經歷,關於善惡、生死、人性、信仰……

而他的這些經歷和思考,也給了很多年輕人一絲“微光”,發現活著可以那麼有意義。

1、年少時萌生對醫學的興趣

陶勇說自己好像註定就是要從醫的。童年時和小夥伴一起看武俠片,他們都對武功蓋世的大俠仰慕不已,只有自己偏偏喜歡那些救死扶傷的醫師。在看完電視劇後,還會模仿裡面的醫師,把家裡能找到的藥都拿出來調配,結果澆在文竹上,沒幾天文竹就死了。

但這並沒有打消陶勇的熱情,他開始對一些民間偏方感興趣,還根據偏方指引配藥給班裡一名患癲癇的同學吃,結果被同學的家長臭罵一頓。母親就告訴他:偏方是不能信的,如果想學醫就要好好學習才能真正治病救人。

在童年時,陶勇便已萌生了對醫學的興趣。

2、母親的眼病,堅定了學醫的理想

陶勇的母親常年患有沙眼,眼睛經常紅紅的,而且因為害怕傳染,用的物品都是和家裡人是分開的。家裡貧困,母親就只能常年忍著。

有一回母親帶陶勇去省城大醫院看眼睛,陶勇看到在醫生熟練的操作下,把困擾母親十幾年的沙粒挑出,治好了母親的病。就對醫生湧出無限的崇敬之意,在那時就堅定了學醫的理想,高考填志願時,一向乖巧的陶勇,不顧家人的反對,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北京醫科大學。

3、北大漫漫求學路,穿越迷茫,找回初心

在北大學習醫學的日子,並沒有陶勇當初想的輕鬆。一來是因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曾經在高中名列前茅的陶勇在北大就普通得像海灘上的一粒沙。二來是醫學的專業知識生澀枯燥而且十分繁重。

陶勇一度自卑,一度迷茫。好在身邊親戚朋友生病,經常警醒自己學醫的初心從來不是為了成績,而是為了治病救人。於是陶勇重新認識了那些生澀難懂的知識,把醫學當成一個愛好去探索,漸漸就發現了醫學世界的有趣。感覺打通了任督二脈,任何知識點都可以信手拈來。

4、從醫路上,1%世界的感動

陶勇選擇的專業是葡萄膜炎,這是眼科裡面的冷門領域,也充滿挑戰,因為其複雜性,目前的醫學手段還沒有辦法做到精準治療。興趣和優勢都讓陶勇做出了這個選擇。

這類疾病的患者在眼科患者中佔1%,而全國能從事這一領域的醫生不過數十位。陶勇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書中說到,這1%世界的患者帶給他太多的感動。比如一位叫小嶽嶽的患者,他才8歲,因為不幸患上白血病,術後由於病毒感染導致眼睛病變來求醫。一般8歲的孩子打個疫苗都會哭叫,但是小嶽嶽無論經歷怎樣痛苦的檢查,始終一聲不吭,陶勇說他的表情中有很強的求生力量。從6歲到16歲,這十年來,命運對他很殘忍,白血病差點讓他失去生命,老天又差點奪去他的光明,但是小嶽嶽從未放棄。掙扎著要活著、要光明,還爭分奪秒地學習。

患者帶給陶勇的這種關於生命、希望的感動,令他覺得即使是這1%,也值得付出100%的努力。

03 有愛、有事業的人生是幸福且堅不可摧的

周國平在為《目光》寫評語的時候,寫了這麼句話:一個有信仰、真愛、真事業的人,是世間任何力量都打不敗的。

陶勇醫生在經歷這樣的飛來橫禍之後,依然覺得這世界充滿希望和美好,依然覺得這世界值得走一遭,就與他內在的這股力量是分不開的。而這股力量,是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並用自己熱愛的事業為他人帶來價值所生髮出來的。

得了“空心病”的年輕人們,也非常優秀,有亮眼的成績、傲人的資本,可是因為那不是自己所喜歡的,只是追求到了世俗定義的“成功”,就感受不到熱愛的感覺。同時,因為找不到自己在這世間的價值,於是覺得人生虛無。

而縱觀陶勇的經歷,從萌生對醫學的興趣,到求學中遇到困難調整自我的認知和心態,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真正的熱愛。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讓他感受到生命中那些愛的流動、溫暖,都一點一點在給他正反饋。在這個過程中,自我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得到確立。

陶勇,一個四十歲的人,身上卻始終有一股“少年氣”,對這個世界永遠充滿著好奇心。在這個時代,真的是令人豔羨的幸福啊!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也許生活中的小遺憾,不必著急去否定,交給時間,興許另有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