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小縣域大市場

說起年輕人創業,大多會扎堆在一二線城市,但在中原的一座小縣級市,卻有一位年輕人在傳統行業裡闖出了一片天地。

張嶺

1

體育生試水餐飲業,卻遇開局不順

1989年出生的張嶺,原本是一名打籃球的體育生,早年在河南新鄭讀書時,發現校園周邊的各類小餐飲店生意紅火,感覺是一個不錯的創業機會,於是2013年一畢業就迫不及待在學校附近接手了一家小餐店,打算一展抱負。但“初生牛犢”很快就遇上了一個攔路虎——採購。

“食材採購實在太麻煩了,而且採購過程很不愉快,因為我們店太小,沒有議價能力,明知道要價高,也只能挨宰。”既受累又受氣,整整半年,年輕的張總飽嘗小店主的辛酸。但哪裡有痛點哪裡就有市場,他意識到問題出在餐飲業上游。

“因為每天都去批發市場,我發現縣級市的食配業很落後,市中心都沒有一家像樣的食配公司。”

更驚人的是,這裡不僅小店主被市場欺負,連政府、學校、企事業單位,都很難找到有資質的食材供應商——這麼大的市場空白不就是最好的創業機會嗎?

於是,2014年3月張總雷厲風行地註冊了新鄭市豫達蔬菜購銷有限公司,開始從事食材配送。

新鄭市豫達蔬菜購銷有限公司

但是,開墾“新大陸”絕非易事。剛開始一個客戶都沒有,他就從小客戶做起,在學校附近一家一家跑餐飲店,好不容易有店主下了單。張總正在高興時,卻發現自己看不懂訂單上的菜名!“比如象牙白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蘿蔔,但我都不知道,結果被客戶狠狠嘲諷了一番。”提及過往的糗事,張總自己也憨憨地笑了起來。

不專業不僅有損面子,也傷裡子。“有些菜進多了,放壞了不少,白白損失;租別人場地,環境不好,客戶來考察後就沒下文了。這樣磕磕絆絆做了半年,月銷售12-13萬,也不盈利,合夥人就開始陸續退出,到第三年就只剩我一個人了。”

也許是體育專業出身的緣故,張總骨子裡有股不服輸的頑強勁頭,他咬牙堅持到2018年,公司漸漸有了起色,銷售額達到60-70萬,他終於可以稍稍緩一口氣,於是東拼西湊了200萬,建成了自己的配送場地,但這已經是四年來拼盡全力的成果,再往前仍然舉步維艱。“如果再發展業務就真沒錢了,而且當時只有一個會計,好多工作還得我親力親為。”

——缺資金、缺人才、缺管理,這一切正是中小食配商所面臨困境的真實寫照。

好在不久之後,轉機出現了。

2

張總介紹

“集團投資後,不僅增加了公司的註冊資金,而且有求必應,給予我們各方面的指導和支援,把公司軟硬體整體都做了升級,場地、資質、形象都有改善。現在客戶來考察,我們更有底氣了。”

有了新資質、新場地、新系統、新管理的各項加持,新公司業務增長明顯,盈利能力再上臺階。

不過,對於有雄心壯志的年輕人來說,進步是永無止境的。隨著業務量猛增,2020年6月,張總與附近的一塊蔬菜基地建立了直採合作,面對綠油油的菜地,他又萌生出一個新想法。

“我們的蔬菜用量比較大,為什麼不能自己投資種菜?不僅價錢低,而且新鮮,質量也可控。可以保障自己的供應,也能支援周邊分、子公司,多餘的還可以賣掉創收。”

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集團的支援:“跟集團領導溝通後,第二天就轉賬100萬過來,支援我種葉菜。前期啟動了40畝,2021年開建第二批,一共有120畝地。”

新鄭蔬菜採購基地

有了集團強有力的支援,張總越發幹勁十足,不斷捕捉到行業變化中的新機遇。“新冠疫情之後,大家對食品安全更重視了,學校、政府單位對供應商實力也更看重了。我們恰好有資金、有硬體、有品牌,客戶對我們的評價都蠻高的。”

他自信滿滿地表示:“去年11月,我們給一所學校試送了一段時間,對方評價很好。”

我們計劃2021年重點依靠自建蔬菜大棚與合作基地生產蔬菜的優勢,與當地學校餐廳合作,計劃年底業務量再翻一倍,達到800萬左右。”

1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拆遷後未如約拿到補償款怎麼辦?莫慌,“協議履行”幫你拿回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