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相信大家對這句話都不陌生,但是大家可能還不知後半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關於這句眾人皆知的口頭禪,其實背後是一個悲壯的故事。
在明朝時期,張獻忠率軍攻打渝城(即重慶),在城外廟裡駐紮,為了找樂子,就取來肉食強迫廟內的和尚吃下去。和尚們左右為難,這時一位叫老和尚一把奪過肉食說:只要你在攻佔渝城後不屠殺城內百姓,我便答應你。(《明史》曾評價張獻忠“性狡譎,嗜殺,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張獻忠欣然同意。於是,和尚含淚吃肉,並且嘴裡一邊唸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這位老和尚舍一人而救眾生的故事名揚千里,便有了“道濟禪師”的稱呼。印光大師曾說:“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聖人之德。”
的確如此,道濟禪師作為聖人,為普度眾生才吃肉。況且,他吃了死的,可以吐出活的。所以,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佛家弟子還是老老實實的持齋戒吧!
斷章取義的例子比比皆是,常聽人講:孔子教導我們要以德報怨。指一個人欺負了你,你應該持一顆寬宏大量的心去感化他。而這句話人們又雙叒斷章取義了。這句話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如何?’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教導我們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直”,公平、正直(我理解的是“相當的,對等的”)。一味忍讓,別人只會得寸進尺,要做到善良而不失鋒芒。這裡在發表一下我的看法:為什麼《論語》中的這句話會在不斷流傳中“變了味”,被曲解呢?我認為是古時候統治者為了更好的管束百姓,鞏固封建統治,就歪曲宣傳這樣的觀點,讓百姓養成逆來順受,老老實實服從統治的習慣。皇帝“殘暴”,百姓“以德報怨”;官員大肆收刮民脂民膏,百姓“以德報怨”。縱觀中國曆朝歷代,有多少起義造反是百姓被壓迫的不堪重負而發起的?大多數的造反起義者無不是懷著一顆狼子野心。
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路小說也不斷興盛,《誅仙》裡有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當時我看到這句話時,下意識就認為是天地冷酷無情,沒有仁慈之心。
其實不然,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後一句是“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意思是天地是沒有感情的客觀實體,無所偏愛,不分貴賤,對萬事萬物都一視同仁,任其生滅。而書中的張小凡想要成仙,就是要打破這種天地規則,破壞天地的公平,所以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認為“誅仙”這個書名並不是說要誅滅成仙之人,而是要誅滅成仙這種理論,斷絕人們成仙的想法。而另一種觀點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指放在這部小說中來解釋),天下沒有正邪之分,心正則人正,一念神魔,全部取決於自己的內心。
至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就比較簡單了,關鍵全在一個“為”字上。“為”,讀二聲,指修為,修養。這句話出自《佛說十善業道經》一書,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修身,不修習自己的德行,就無法在天地間立足。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多謝各位網友的閱讀(一鍵三連),神諭會每天釋出優質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