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據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的一篇《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預測,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2025年“十四五”規劃完成時,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將超過2.1億,佔總人口數的約15%。
換言之,到2020年60歲及以上的老人都超過2.1億。
社會在飛速發展,我們感觸最深的可能是科技的進步,足不出戶可以買任何你能想到的東西,電費水費也都不是人工去交,只要有一部手機,一切都不成問題。
但我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忘記還有一個群體,那就是老人。科技帶給我們便利,對於他們卻是出行都成困難。
生活不便利,因為沒有手機
出行
想著之前在坐公交車,因為沒有零錢的外地老人在那裡站半天 ,沒有卡不會用手機,想等著大家投幣時能換零錢,但是每個人要麼卡要麼手機,愣是半天沒一人拿紙幣,那一刻是心酸的,時代拋棄你,真的是一眨眼間。
而新聞上那位為了買張火車票連續跑了6趟火車站的大爺,就是想買一張回家的火車票。可每次都是無功而返,因為好不容易排到他的時候,被告知已經沒有火車票了。工作人員告訴他可以提前網上預定,是的,現在電子商務發達,只要有手機不管是什麼票都能在網上買到,但對六七歲的老年人來說,卻多了更多無奈和無助,因為他們只有老年機。
2021年疫情期間,因為沒有安全碼,老人不能上車的新聞,也是戳疼我們的心。
疾病
還不僅僅這些,生活中老年人最常遇到疾病更是如此。
有一次帶孩子去醫院,聽到旁邊一位中年人抱怨“哎呀,說了有病要去大醫院,說了多少遍不聽,非要去一些小診所,淨掛鹽水有什麼用,還把大病拖成小病。“旁邊的老人小聲說”來這都要提前掛號,現在還說什麼網上掛號,按時段看病,我們又不懂,你們又忙。。。“
這些高科技看著是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卻對老人十分不友善,但是這是時代進步,你總要學著適應,這多像我們跟孩子說的話,你沒學好就是沒努力。我們沒有反省過自己做為子女為老人做了什麼。
時代來了,我們只是在用一言一行告訴老人”不適應時代,你已經被淘汰,你已經不適合活下去。”
不要忘記了,人人都會老,也許我們會說我們是新時代的人,老了也會用。但是我們卻不要忘記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在他們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當然,在近兩年,我們也看到了國家社會在努力,在很多公共視窗我們能看到“不能拒收人民幣”,
而同樣還有那位習水女孩手繪的“智慧手機使用功略”,不也是在證明只我們努力去做,老人還是可以學會的。
電視上有個新聞,某天65歲老母親說,你幫我去拿個快遞,女兒驚訝地說媽,你會網購了?是的,他們也能學會,雖然可能沒有那麼快,但是就像我們曾經蹣跚學步一樣,需要耐心。
只要我們願意,我們是能為老人做點什麼的。
我不能陪你變老,但是我依然盡力陪你好好變老。
可能時代在拋棄他們,但我們可以儘自己所能讓他們感覺到溫暖。
人過了七十,不僅要面對自己身體各方面機能衰退,也要慢慢接受朋友慢慢變少,所以我們更不能再讓他們感覺到“過了70歲,我就不適合活下去了。”
世間萬物,有生有死。
當了父母以後,我們天天都在關注孩子的成長,但卻忘記了我們也是個孩子,我們也有父母。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你什麼時候感覺到父母老了。
有個高贊回答,父母開始小心翼翼地跟我們說話,小心向我們求助,然後說對不起。
看到那個廣告上,父母一遍遍說教下我手機,教下我影片,可女主一次次因工作忙而忽視,這戳中多少人的心,我們就這樣一次次跟父母說以後以後。
殊不知,老人70以後可能各種疾病,不等你說再見。
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那個先來,你也永遠不知道還能不能有以後。可能一句好好再見都不能說。
在她70歲還能在的時候,我們要讓他體會到社會好,而不要讓他們感受到科技的冰。
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曾寫到:“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仰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