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院士前段時間又被大家贊上社交媒體的熱搜了,對於這名“護國戰神”,其實大家在這次新冠疫情之前可能並不是非常的熟悉,實際上今年54歲的她這已經是第二次堅守在抗疫一線,守護無數同胞的生命安全了,她還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級榮譽稱號,可謂是當之無愧。
當初陳薇院士初到武漢時滿頭黑髮,然而在研發疫苗僅僅半年多的時間過去後,黑髮中間已然是出現了一縷縷的銀絲,人也整整瘦了一大圈,她為抗擊新冠疫情做出的貢獻可見一斑,為此人民日報曾經評價陳薇院士道“她是院士,也是戰士”,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陳薇院士的身上,或許還貼著一名“偉大母親”的標籤。
在接受表彰之後的座談會上,陳薇院士的兒子麻恩浩曾作為家屬代表發言,從麻恩浩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很多陳薇院士的影子,一樣作為學霸從清華大學畢業,一樣為國為民加入了科研人員的行業,一樣有著自己的信念並堅定不移地向前為之奮鬥著。
在發言中麻恩浩曾胸懷激盪地表示“我將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祖國和崇高的科研事業”!而之所以他會立下這樣的志向,其實與母親陳薇院士的榜樣力量是息息相關的。作為一名院士,陳薇的日常工作毫無疑問非常忙碌,難免會犧牲掉很多陪孩子一起成長的時間。
然而縱觀麻恩浩的成長軌跡,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母親陳薇院士的身影卻是形影不離的,麻恩浩4歲時陳薇院士抗擊非典接受採訪上了電視,就在小小的他心中埋下了種子,一路追隨著媽媽的身影,中學時曾在埃博拉病毒最嚴重的時候,主動參與到援非志願者行列,高三時作為志願者參加了全國預防艾滋協會,如今學業有成又跟隨母親的腳步成為了一名科研人員,將微生物學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
所以陳薇院士作為一名母親,無疑也是稱職而偉大的,雖然她或許平時陪伴孩子的時間並沒有大多數家長那麼多,但是她用自身的實際行動深深影響了孩子,將孩子培養為了棟樑之才,而這可能也是親子教育的一種更好的方式。
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行不言之教“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我們教育孩子也是一樣,一味地每天對孩子耳提面命,或許並不如真正成為孩子的榜樣,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人真正應該怎樣活著,做到“行不言之教”。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可能會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恨不得孩子剛剛出生,就安排好孩子將來要考上哪所大學,未來從事哪種職業,決定孩子長大以後要成為怎樣的人,然而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真的適合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孩子作為一個擁有獨立思想的個體,他們的人生本該更加寬廣,擁有無限可能,家長應該做的是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使孩子成為一個他自認為有價值的人,而非成為父母想象中的某個人。
成為孩子的榜樣,家長要做好這2點
1.用“身教”替代“言傳”
父母作為孩子的一面鏡子,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採取“言傳”的教育方式,他並不會記在心裡,但是孩子卻會無意識地模仿家長的一舉一動,受到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家長應該儘量用“身教”替代“言傳”來教育孩子,真正地做到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2.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要想成為孩子的榜樣,家長首先應該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先對自己的行為做好規範,做到“以教人者教己”。尤其家長在要求孩子進步時,自身也應該同時進行自省,不斷糾正自己身上的問題,而非只是“動動嘴皮子”敦促孩子應該怎樣怎樣,只有與孩子做到共同進步才能真正成為孩子的榜樣。
歪媽結語: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作為保護全國人民身體健康的護國戰神,陳薇院士無疑是非常讓人敬佩的。而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同時還應該認識到陳薇院士在對孩子教育上的成功,借鑑學習到我們的育兒方式裡,成為孩子的榜樣,使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今日話題:你平時教育孩子有注意做到以身作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