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表示,此次會議表明,美國對印太地區的盟友非常在意。澳大利亞強調,希望拜登政府能將四方會談提升到新的高度。此外,印度也倍感期待。
不少美媒認為,拜登想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印太版北約,四國同盟的最重要目標,就是遏制新興大國。

在日、印、澳都想抱美國大腿的情況下,最值得注意的,還是文在寅和韓國的態度。
3月10日,青瓦臺表示,韓國將考慮是否以“透明、包容和開放”的方式加入“四方安全對話”,但韓國沒有明確表態要加入。
同一天,美國務院和五角大樓先後宣佈,國務卿布林肯、美國防長奧斯汀將在下週訪問日韓,3月15日至17日,兩人將與日本外長和防長會面,結束會議後,兩人會立即前往韓國。
3月18日,布林肯會率先返回美國,但奧斯汀會造訪美軍印太司令部,並去一趟印度。從布林肯與奧斯汀的路線不難看出,美國這是鐵了心合圍對手。

美國毫不遮掩地表示,美國將努力與盟友加強合作,以促進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安全和繁榮。五角大樓強調,此行主要是為了恢復印太地區的同盟關係,尤其是美國與日、韓之間的同盟與夥伴關係。
美國軍方表示,美韓同盟是東北亞、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甚至是全球和平、安全與穩定的核心軸。很明顯,美國這是在拍韓國馬屁——給足青瓦臺面子,文在寅就會對美國投桃報李,同時還能試探對手態度,何樂不為?
關於美韓關係,至少有三個細節值得注意。

1,3月10日,經過多天的“唇槍舌戰”後,美韓終於就“交保護費”這件事達成了協議。根據協議,2021年韓國需要向美國支付10.37億美元保護費,比2020年增長了13.9%。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迫使韓國低頭之前,美日已經達成了“分攤軍費”協議,但日本2021年交給美國的保護費數額,與2020年比並無變化,且美日只簽署了1年協議。
同樣是美國盟友,拜登要對韓國多收保護費,且協議有效期為2020至2025年,這豈不是區別對待盟友?

拜登或許想告訴文在寅:白宮沒有和特朗普一樣獅子大開口,已經算是讓步了,但日本比韓國更加親美,所以美國會刻意“偏袒”日本。接下來白宮會怎樣對待韓國,完全看青瓦臺的表現。
2,文在寅最心心念唸的事——在卸任之前幫韓國拿回戰時指揮權,仍然沒有著落。美國軍方的表態很含糊其辭,即以“韓國難以保護自己”為由,拒絕承諾在2022年之前交還戰時軍事指揮權。

3,2020年,特朗普執掌美國時,對於四方會談機制,韓國的態度非常明確,那就是拒絕參加,但在當下,文在寅似乎發生了動搖。
但無論如何,3月12日這天的四國會談,文在寅是不會參與了,但下一次四國舉行對話時,韓國會怎麼選擇,誰也不知道。
由此看來,拜登確實很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