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悟般若三昧,即是無念”,證悟了般若禪定時又是什麼呢?它又叫作無念,又把無念拿回來再講一遍了。“何名無念”?前面沒有講它的本質是什麼,就提了一下無念、無憶,現在問到底什麼叫無念呢?

無念法者”,無念是什麼樣子呢?“見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處不著一切處”,這兩句話非常非常深奧,非常有意思的。這兩句話可以這樣解釋——前面的“見一切法”這是講見解,然後“遍一切處”這是講見解所帶來的行為。佛教講見修行果這四個,這裡講了見解和行為兩個。對這兩個字的解釋,也許禪宗有不同的解釋方法,但是沒關係,這裡可以這樣理解的。

見一切法,就是說我們的眼睛可以看,我們的耳朵也照樣可以聽,我們的六種感官照樣可以感受這個世界。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對世界是沒有執著的,所以“見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這並不是說證悟的當下,這個世界就消失了,這個當然不可能,世界依然存在,但是我們對世界的態度不一樣了。怎麼不一樣呢?沒有證悟之前我們把這個世界當作真實的,所以它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煩惱痛苦、生老病死,有些時候它也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幸福和快樂,這也不能否定,但是在這個輪迴當中,它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和快樂很少,很多時候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壓力、很多的焦慮、很多的不開心。

證悟了以後,之前給我們帶來壓力、焦慮、悲傷的這個世界依然存在,但是我們對它的看法、對它的態度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不會給我們帶來壓力,不會給我們帶來悲傷痛苦了。那是不是也不能帶來幸福快樂呢?當然不是,這個時候幸福快樂已經提升了,有更高的幸福、更高的快樂,在佛教裡面叫無漏的快樂。大家不要以為,我們就像木頭人一樣,什麼感覺都沒有了,那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但不是這樣的。

我們之前也講過很多次了,比如說偏遠貧窮地方的一些小孩,他能夠吃到甜的東西,也許就只有牛羊的奶或者是甘蔗,其他各種各樣的甜,像巧克力這些他從來都沒有嘗過。這個時候如果讓他不能吃牛羊奶或者是甘蔗這些東西,他就認為這一輩子就沒辦法嚐到甜味了,因為他認為除了這些以外,天下沒有其他的甜味了,他為此感到焦慮。

同樣的,世俗的物質刺激了我們的感官以後,讓我們得到一點點的快樂,我們就認為如果沒有了這個快樂,那我活著沒有意義了。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還有更高的幸福和更高的快樂,為什麼呢?因為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能夠感覺到的快樂就這些了,我們不知道還有其他更高的、更有意義的快樂。所以證悟了以後,有快樂、幸福,但是這些煩惱痛苦不存在了。

比如說我們沒有證悟之前,對某一個人特別不滿,每次看到這個人的時候,心裡特別不高興、憤怒,以仇恨的心去看這個人。如果有一天證悟了,證悟的那一天開始,那個人還會看到的,但是看到了這個人的時候,你昨天跟現在看到不一樣;或者上午還沒有證悟的時候看到,跟你下午已經證悟的時候,看到的就不一樣;用《壇經》的話講,前一念看到和後一念看到,對這個人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不一樣,實際上不是這個人變化了,而是我自己內心的變化,這個人依然存在,但是痛苦或者是仇恨不存在了,是什麼東西代替了呢?就是智慧和慈悲替代了之前的仇恨、抱怨。我們只要依靠這個肉體生存的話,那仍然要過人的生活,跟之前差不多的生活,所以我們為了自己的生存,照樣要朝九晚五去上班,但是它不會給我們帶來之前的壓力和痛苦,所以這叫作解脫。

解脫就是這樣子,解脫不是什麼都沒有了,不是這個世界消失了,不是我自己消失了,都沒有消失。消失的是我們的煩惱、執著、痛苦,所以“若識本心,即是解脫”。

現在大家要努力,如果我們能夠證悟的話,那我們就能真正地體會到《壇經》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深層次含義。《壇經》的每一句話都有非常深奧的意義,那時我們對這些字的理解完全不一樣的。

像“內外明徹”中的“明徹”這兩個字其實已經講得特別特別清楚了,但是我們如果沒有證悟,也會不認為“明徹”有什麼很深奧的道理。我們現在認為不就是光明和清澈嗎?清澈,那水也可以清澈;光明,太陽月亮都是光明,燈光也是光明。還有什麼深奧的道理呢?這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證悟,我們的理解就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所以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打破這些侷限。

7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極端勢力滲透美軍,拜登竟被矇在鼓裡,3億美國人恐付出血淚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