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星艦SN8、SN9、SN10相繼在降落時,發生了爆炸和解體,這令人不禁心生疑問,為何美國SpaceX公司研製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能夠安穩回收,而在大約1萬米高空飛行後的星艦,降落地面後就爆炸了?
美國SpaceX公司正在研發全新的運輸系統,由超重型運載火箭和星艦組成,從而未來的月球以及火星等空間探索任務,提供物資和人員上的支援,並打造成巨型的天基網際網路“星鏈”,這也是全球首款力圖實現箭體完全複用的火箭。
超重型運載火箭和星艦,是火箭的兩個子級,他們都配置了猛禽發動機,近地軌道運力將可以達到200噸,在箭體全複用、火箭發動機上,將可以降低成本,在未來還可以具備在軌燃料加註功能。
據俄羅斯衛星網訊息,美國SpaceX公司創始人馬斯解釋了一番星艦成功試驗,卻在降落時爆炸的原因,他表示,星艦上,很可能是油箱中的氦氣進入了發動機,導致發動機推力降低,使得內部結構發生撞擊事故。而新的SN11星艦在試驗時,將對此予以修正。未來在投入和需求的雙重作用下,也將能不斷刺激星艦上的研發。
傳統航天追求的是安全與穩定,而馬斯克的星艦,更多是考慮商業目的,所以不僅得考慮安全性,更是得考慮降低成本的問題。故而透過不斷實踐測試,快速實現技術迭代並獲得反饋,從而實現價效比高的流程迴圈。然而這也是一個不斷地試錯的過程,理論狀態和實際執行還是會有一定偏差,不過這也是星艦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這種好比在載人航天領域上,打造成商業流水線產品,超越限量版精品的方式,未來發展也是令人拭目以待。
而中國能與美國這種由超重型運載火箭和星艦組成的系統相對應的,當數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了。長征九號的火箭構型是一種三級半構型,近地軌道運載重量將能有50噸至140噸,相當於把一輛50多噸的99A坦克,打到距地球36000公里的靜止軌道上去。
目前中國航空工業基礎正在不斷磨合之中,長征九號在發動機領域上,打通了一些需要補課的環節,在這一基礎上,將可以實現創新型擴充套件,等於取得了邁向更高深技術領域的“通行證”。
不過,隨著中國循序漸進的發展太空技術,未來過載火箭首飛後,將能在載人登月和載人登火上大有作為,在2035年,過載火箭將可實現完全可重複利用,屆時還將有更新的一代重型運載火箭,萬丈高樓平地起,未來超越這種美國超重型運載火箭和星艦系統,也將是指日可待。相信中國還將在太空探索領域,帶給我們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