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小啟: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植樹造林,從我做起,美化環境,一起行動,讓鬱鬱蔥蔥的樹木,成為人類的綠色銀行。

多一片綠葉,多一片溫馨。讀一首古詩,多一點氣質。

讓我們一起走進唐詩宋詞,在與樹木有關的古詩詞裡,呼吸新鮮空氣,體驗清新綠意,感受人間美好。

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詠柳(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在我國古代素有榆樹救荒柳樹祛病的說法,也有折柳送別的寓意。

柳樹木材的經濟價值不高,因而柳樹主要用來觀賞。

柳樹,我們在古詩詞裡經常可以看到,不過往往以“楊柳”的形象出現。比如《詩經》裡的“今我來思,楊柳依依”,比如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還比如一代偉人的“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但要說描寫柳樹最為精彩的詩歌,要算唐朝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了。

在《詠柳》這首七言絕句中,賀知章多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一開句,柳葉被比做“碧玉”,讓樸素無華的柳葉瞬間高潔華美。

緊接著第二句,柳枝被比做“綠絲絛”。絲絛,是古代編織的精美絲帶,十分柔軟,隨風飄搖。這樣的比喻讓人浮想聯翩,具有動畫的美感。

在第三句詩人設定一個疑問之後,最末一句又以一個巧妙的比喻,自問自答。把二月春風比做剪刀,十分生動形象,簡直是令人拍案叫絕的神來之筆。

饒有意思的是,除了詩題以外,全詩不見一個“柳”字,卻無一字不是描寫柳樹。

小學課堂上,我們就已將《詠柳》倒背如流。如今再次重讀,就如同在一邊欣賞一幅美不勝收的風景畫,一邊思忖一首獨具慧眼的謎語詩。

李世民: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

詠桃(唐)李世民

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妝。

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

如何仙嶺側,獨秀隱遙芳。

如果說《全唐詩》第一首選用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其一),多少有些帝王為尊的因素,那麼再讀過李世民的《詠桃》,你會覺得李世民寫詩,雖然不及南唐後主李煜才華橫溢,但也絕非附庸風雅。

李世民的這首五言律詩《詠桃》,主要是吟詠桃花,字裡行間洋溢的都是對桃花的讚美。特別是“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桃花的鮮豔寫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

崔護名詩《題都城南莊》,裡面的“桃花依舊笑春風”是流傳千古的名句,筆者認為其詩眼“笑”字,貌似還是借用李世民的,畢竟李世民生活年代在前,創作《詠桃》詩也肯定在先。

桃樹種植非常廣泛。李世民的《詠桃》,說明帝王庭院可以種植桃樹。

詩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裡“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面在山上可以種植桃樹。

詩聖杜甫的《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裡的“江上人家桃樹枝,春寒細雨出疏籬”,證明江邊可以種桃樹。

湖南省桃江縣的桃花江畔,桃樹成行,每年陽春三月,桃花灼灼盛開,紅如霞,燦若錦,十分賞心悅目,讓人感慨桃花江名副其實,美不勝收。

桃樹結果甜如蜜,甘若泉,非常生津養肺,養顏美容。桃與李、杏、梨、棗合稱我國“五果”,還傲居首位,可見中國人對桃子的喜愛。

吳芾 :古人長抱濟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詠松 (宋)吳芾

古人長抱濟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種植,會看百世長青陰。

松樹樹幹挺拔,樹形美觀,而且四季常青,病害少,壽命長,因而有剛正不阿、健康長壽的寓意,深得文人墨客的喜愛。

在中國山水畫裡,松樹的表現佔了重要的位置,已成為一個獨立的題材。

而給松樹寫詩的詩人也是甚多,白居易甚至反覆寫過多首與松樹有關的詩。

宋朝吳芾的《詠松》,則獨闢蹊徑,他沒有描繪松樹的外形與特性,強調栽種松樹對後世的重要影響,與“前人植樹後人乘涼”有異曲同工之妙。

松與梅、竹並稱“歲寒三友”,其實它鬥雪凌霜是非常值得稱誦的。

文武雙全的陳毅元帥,就寫過一首著名的《青松》,立意青松耐寒的特性,明顯與吳芾的《詠松》高出一個境界。:“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青松不怕雪壓,革命者不畏艱難險阻,陳毅元帥的《青松》詩,謳歌了革命者大無畏的革命主義精神,這種精神,彌足珍貴,值得國人代代相傳。

小結:

柳樹主要是用來觀賞,美化環境;桃樹花繁果碩,益處多多;松樹既可以觀賞,又能提供優質的木材。

這些樹木在古詩詞裡,各自散發各自的魅力。

當然還有更多樹木的品種,可以讓我們詩意地棲居,讓我們生活更美好。

朗讀與樹木有關的古詩詞,讓我們更加明白樹木的重要性。我們不僅要愛惜樹木,封山育林,更要植樹造林,綠化祖國。

“年年植樹樹成蔭,代代造林林成森 。”春天裡,讓我們都行動起來,都來種植一棵樹,讓地球變的更年青 ;都來朗讀一首與樹木有關的詩,讓自己變得更有氣質!

15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用“宜家效應”來看,使用者為何如此戀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