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在網上買了一個鍵盤,結果買回來以後,我的電腦不相容,我就找客服問什麼原因,客服就給我發了一個電腦設定的問題,然後我就開始自己處理,處理完了以後我發現還是連不上,然後我就自己在網上查詢原因,說可能是缺少驅動,然後我下載了驅動,重新連線,結果連上了,本來打算要是連不上我就退貨了,但是由於自己的付出,覺得退貨太沒必要了,最後決定還是繼續使用吧。
上面的情況很多朋友都遇到過,為什麼會這樣?這裡就聊到著名的雞蛋理論:是源於消費者的一種行為特徵:我們對於一個物品付出的勞動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該物品的價值。
美國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里認為,我們對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僅給事物本身帶來了變化,也改變了自己對這一事物的評價,付出的勞動越多,產生的依戀越深。
這種現象,同樣也出現在宜家的身上。人們熱衷於購買宜家的半成品傢俱,回家自己組裝。雞蛋理論,也被很多人稱為:宜家效應。
宜家官方對“宜家效應”的解釋是這樣的:自己親手組裝的宜家產品,無論最終成果如何,都會特別在意它。因為我們投入的心血,已經讓我們愛上了這個產品。
其實“宜家效應”也好,“雞蛋理論”也好,其中核心一點就是透過認知偏差,增加了消費者消費時候的參與感,透過這種方式拉近了使用者和產品的距離,本質上是為了和使用者產生情感上的關聯。
具體來說有下面幾個特徵:
第一個特徵是,消費者的一種認知偏差。消費者對參與感的需求並非流於表面,他們需要感受自己勞動的價值。也就是對於自己付出勞動的東西,會更加看重。比如說自己親手組裝的視如己出的書架如果需要二手出售時,你就會發現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書架高貴。第二個特徵是,創造高貢獻度的價值。由於宜家效應是在使用者完成任務的基礎上,並對付出勞動的結果評估增加了主觀的“心血”價值。宜家效應產生的基礎是“結果”是需要能夠得到的或者是能夠被預見的。比如樂高、十字繡等,使用者會按照提供的說明書進行組裝,在組裝前,使用者對於整個付出的努力所獲得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第三個特徵是,“恰到好處”的門檻。當任務設定超出使用者的能力程度很高時,會使使用者產生恐懼,止步不前,當任務難度遠遠低於使用者的能力範圍時,會讓使用者無法產生足夠的成就感。就比如遊戲闖關難度一樣,當遊戲闖關難度與遊戲使用者技能相匹配時,適量的給予玩家適量的挑戰,才能保證使用者保持長期的遊戲熱情。利用宜家效應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把低付出(low effort)、高效果(high perceived contribution)的環節留出來給顧客做。正如Anton Nikolov在設計原則Ikea Effect文中提出的,低投入,高貢獻度價值,高回報的任務才能夠讓使用者產生很好的宜家效應。
那怎麼把“宜家效應”應用到我們自己的產品設計或品牌策略中呢?
01
提升使用者的參與感
一款app從開發到上線的每一步都是與使用者有關係的,每一個環節使用者都應該參與,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構建好參與感讓使用者真正參與每個環節,不斷認同app推出的各項新功能,提高滿意度。
可以推出使用者分享功能,讓使用者上傳自己的作品到app中,參與app的內容填充,其他人可以看到使用者的作品,並且做出評價,這個過程可以讓使用者獲得滿足感,更有興趣使用app。
運營人員可以設定一些獎勵活動,使用者在分享app內容到社交媒體或者是每天簽到以後就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積分。可以激勵使用者使用app,提高參與度。
早期的小米也是個成功的案例,讓一開始的理工男參與了MIUI作業系統功能和體驗的設計,由此獲得了第一批非常鐵粉的使用者,成為了小米手機擴散的基礎。蘋果公司提供的免費鐳射雕刻也是為了增加消費者的參與感。
02
營造使用者對產品的擁有感
玩微博的使用者通常都會在意自己擁有了多少粉絲,玩QQ空間的使用者通常都會在意自己擁有多少訪客,這就是使用者的擁有感。
分析擁有感的成因,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過程量,首先的一點是讓使用者接受我們的產品,第二步是設計和推出各種吸引使用者的功能,讓使用者為了達到該目標而不斷地為網站做一些事。由此,我們可以利用雙方互惠的原則,讓使用者在得到擁有感的同時為我們做一些事情。
其次,對產品的撫摸和試用,也會讓消費者產生擁有感。我們拿起一個產品,去摸一個產品,去體驗一個產品,都會形成擁有感。比如很多淘寶上有一些大牌會推出30天免費試用,不滿意你隨時退換全額退款等等,但是當你擁有一樣東西的時候,想要放棄掉時很難的,所以試穿試用的這些人,最後要退貨的比例並不高。
03
為使用者刷足存在感
還是淘寶的例子,比如說我對這個產品不滿意,我去投訴,但是客服的迴應非常得當,讓我覺得很舒服,我就覺得你很在乎我的想法,就是當我們覺得對方很在乎自己的想法,對方在傾聽自己,重視自己的意見的時候,我就會覺得你很重視我。
比如為什麼星巴克要把你的名字寫在杯子上,並且取咖啡的時候會把你的名字喊出來。,寫上你的名字後,它就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隻屬於你的一杯咖啡,這會讓你和這個產品有一個不同層次的聯絡。強化產品對於消費者“專屬”的意義,讓使用者感受到被重視。
最後
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品牌策劃,想要擁有更高的使用者粘性,並且希望現有使用者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多的使用者,那麼把握好和營造好使用者的參與感、擁有感和存在感很重要,只要始終圍繞這三點,再結合具體需求落地實施,你也可以將 “宜家效應”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