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嗶哩嗶哩上線了一部紀錄片《小小少年》,片中一位9歲的雲南女孩雲兒,幫助母親賣豬肉的同時自學芭蕾舞。她天賦驚人,動作標準,引起了北京舞蹈學院兩位老師的注意。
兩位老師作為“彩雲計劃”發起人,不惜辭掉北京的工作遠赴雲南教學雲兒跳舞。雲兒說:要把跳舞作為未來的職業。
我很羨慕雲兒,能夠在少年時期就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雲兒也是幸運的,因為她在少年時期就把這個興趣當成了未來的職業方向。
大部分人選擇了:“不是,只是為了生活而已。”
在成年人的職業選擇中,將興趣愛好發展成職業方向是很多人的心願。不過多數時候我們會發現,一旦興趣變成了工作,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幾年前,蔡康永在微博寫道:“別隨性地想把興趣變成職業。只是興趣的時候,不需要任何人點頭。你愛怎麼唱歌、煮菜,愛怎麼設計你家或投資股票,都是你自己的事。一旦把興趣變成職業,就需要遭遇的每個人點頭。興趣變成任務,花園變成了戰場。與其做喜歡的事,不如做擅長的事。留著花園種花吧。”
這才是職業興趣的真相:“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本能,喜歡上自己做的事情卻是本事。”
02在職場中,當我們談論興趣的時候,其實是指一個人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傾向。如果用這個標準來衡量的話,我發現很多人的興趣只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持續時間短,遇到壓力就“變形”。
這也印證了興趣愛好和職業興趣有著根本的不同。
最大的區別在於,興趣愛好是自娛自樂,職業興趣要參與社會分工,進行社會交換。
另外,興趣愛好和職業興趣承擔的責任也不同。
興趣愛好的服務物件是自己,只要你高興,很多時候你要倒貼錢。職業興趣要承擔生存壓力,要賺錢維持基本的生活。
我做生涯諮詢時,看到的狀態是:多數人的職業並不是自己感興趣的。不感興趣的能賺到錢餬口,感興趣的不賺錢,這使得人們不得不維持現狀。
成人職業選擇的無奈就在於:要經常妥協,尋求與相鄰、相隔、甚至是相對立的職業環境的適應。
03很多人在找工作時喜歡強調:興趣高於一切。我更提倡:比感興趣更重要的是經營興趣。
因為喜歡一件事,不一定是天生,也可以後天培養。
以我經手的生涯諮詢個案來看,多數人認為工作本身並不讓人感到快樂,真正讓人感到快樂的是“把工作做得很好”這件事。
這意味著,人們既能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價值感,也能獲得不錯的經濟收益。這樣的結果才會帶來持久的內驅力。
我剛畢業時很窮,內驅力就是錢,多賺錢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好日子。在這種樸素的認知下,努力把事情做好,後來就慢慢愛上了工作。
再後來又去嘗試其他新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興趣只是一個起點。養大一個興趣,是個系統的工程,還要考量性格、技能、價值觀以及現實環境等因素。你能否能把興趣發展成能力,把能力封裝成產品?你的產品能否獲得使用者的認可?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於在豬肉店起舞的雲兒來說,興趣是一種天賦。對於多數成年人而言,興趣更像是一種自我管理技能。那些生活得有趣的人,往往是下意識掌握這種技能的人。
他們先把本職工作做好,並從中找到了自我價值。價值感又進一步激發興趣,在這樣的迴圈中,才能找到成長的突破點。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