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事情是這樣的。

概括的講就是,武漢市鐵箕山派出所近日釋出了一則《警情通報》,內容是某財經政法大學一博士生,在接到自稱是銀監會工作人員電話後,被以貸款記錄會影響個人信用為由,要求該博士生辦理京東白條、支付寶借唄貸款業務,並聲稱此貸款業務不用償還

於是,該博士生在當日下午,將所貸款項,金額共計10萬餘元,分多次轉入對方提供的賬戶。隨後,意識到被騙並報警,但錢款已被盡數騙去。

搞笑的是,這則訊息沒有讓更多人思考如何防騙,反而去關注“博士生都被騙了十多萬塊,這書是不是白讀了”。

這是群眾對學歷有錯覺,還是網民對騙子有誤解。

難不成博士生的求學階段,居然有本碩學歷一下不曾染指的“防騙心經108式”,還是隻有博士學歷才能考取的“防騙神功高階資質”。

博士不是通才。說到專業領域,他一定能讓一般人有望其項背的感慨,可那博士的頭銜,僅能代表在自己研究的領域裡,有所建樹。

即便是低於博士學歷,超出自己的所知範圍,也一樣會鬧笑話。

你遇到過“智商最低”的老闆是什麼樣的?曾經服務於一家創業公司,讓我對老闆的智商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我說過的一句話:“聽說你是學電子資訊專業的,我辦公桌上的電源壞了,你給我修修吧”。我當時就懟了他一句“不是專業名稱上有個電字的,就都能幹了電工的活。”

我那時就想,一個透過投資能每年賺幾百上千萬的人,是怎麼說出如此無腦的話的。真對不起他十幾歲時就出國唸書,混來的碩士文憑(專業不記得了)啊。但現在看來,在這位老闆的認知中,大概根本就沒有此電和彼電的區別。

很多事情,既和文憑、專業無關,也和智商無關。因為每個人都“住在”自己的“資訊繭房”裡,“視界”之外的事情,很可能一竅不通。

再說,讀再多的書,那也是個有欲求的人啊!

幾年前,人在外地的朋友突然打來電話,聽聲音略帶慌張,磕磕絆絆地講述著,幾分鐘前有警察打電話給她,說她涉嫌金融詐騙的案子,讓她把現在賬戶上所有的錢都轉到所謂的“安全賬戶”去。

她不相信,但又不敢不信,猶豫不決找我求助。

我問她:“你打過110確認這件事了嗎?”她說:“來電話的就是警察啊”。我不得不又一次重複了前面的問題“你打過110確認這件事了嗎?”

此時,她才稍有點緩過神來,“哦,還沒有”。我緊跟一句“現在就打,打完了告訴我結果,我等著”。果然,不一會,她就告訴我騙子消失了。

假的就是假的,可在那個檔口,又有多少人能冷靜下來呢。

騙子的招數從來都不高明,但,騙子的眼力一定毒辣,哪怕只是在電話上。

身為草民,怕惹上官司,就是一種欲求。同樣,擔心錢財損失,安全賬戶就對應了“安全感”這種欲求。但更多的還是和貪婪相關的欲求。

還有“猜猜我是誰”的把戲,是“好面子”的欲求,不認識就是不認識,幹嘛假惺惺地“原來是老王啊”。怪不得騙子總是用廣東話開場,如果這樣都意識不到是騙局的話,那就真不能怪騙子太壞了。

你看,騙子從來都不是撿軟柿子捏,而是挑那些欲求過於外顯的傢伙下手。

你能相信,法國的地標性建築,埃弗爾鐵塔,曾被同一個騙子當成廢鐵賣出去過兩次嗎?而這個騙子之王,維克多-多拉斯體格,不過是聲稱這座鐵塔的維修費太高,政府要低價處理。

用廢鐵的價格買來七萬噸鋼材,總會有人動心的。

最後想說,騙子並不是專門找學歷高的人騙,也不是學歷高的人就好騙,僅僅是因為這位博士剛好處於“人都有自己的難處”的時候,而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是容易顯露自己的欲求。

但,作為旁觀者,我們雖然沒能力拔刀相助,也請不要落井下石。

6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姐姐妹妹的武館》靠什麼殺入經營綜藝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