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邵山北坡。
條河鎮邵山村邵山山腳處,一塊頗具年代感的保護碑引人注目。碑上,“永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烈士墓”等鐫刻文字依稀可見。碑後,視線沿坡而上,石頭矮牆三面圍起的區域內,覆蓋乾枯荒草的幾座墳冢起伏,那裡即是七位革命烈士長眠73年之處;墳冢之間,豎起的一塊紀念碑上,字跡斑駁,難以辨認。
呼嘯的東風中,這兩塊“磨礪風霜存骨相”的石碑,好似在訴說著那段硝煙瀰漫的戰爭往事。
1940年12月12日,八路軍第四縱隊第十七團團長劉子仁、十八團團長吳信榮和邊區保安司令耿蘊齋,分別在永蕭邊境發動武裝叛變,稱為“耿吳劉叛變”。
劉子仁在芒碭山區發動武裝叛變,第十七團政治部主任糜雲輝、副團長周大燦、三營營長兼政委陳迎榮、組織股長蓋卓如、特派員溫治平等60餘名在劉子仁部工作的幹部同時被扣。14日拂曉,被扣幹部按照預定計劃突圍。他們躍出牢房,奪取叛軍機槍,糜雲輝、蓋卓如、溫治平在指揮突圍時英勇犧牲,周大燦衝至邵山村東洪河岸邊負重傷犧牲。
陳迎榮脫險出村,在赴支隊司令部途中,遇十七團三營七連奉調北移,便攔住部隊告知劉子仁已經叛變的訊息,並勸該連返回支隊,勿為叛軍利用。當陳迎榮與連長吳森仁、指導員吳平部署應對工作時,3人均被劉子仁的親信、排長姬朝鳳當場開槍殺害。糜、周、陳等七位烈士遺體,被邵山村群眾收殮安葬於邵山北坡。
“七烈士墓遷走之前,每年清明節,村裡的幹部群眾都會自發到邵山北坡,為烈士們祭奠、添土。”邵山村黨支部書記邵長法表示,七烈士忠於革命忠於黨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幹部群眾把家鄉建設得更好。
烈士長存,豐碑永恆。2013年年初,我市啟動邵山七烈士墓遷移工程,在市零散烈士墓集中管理保護區重建了一處集體小墓園;6月5日,七烈士遺骨由邵山村遷至墓園,並舉行了隆重的安放儀式。
如今,墓園四周,由石柵欄圍起,紀念碑正面,上刻“邵山七烈士紀念碑”等文字,背面,刻寫著七烈士犧牲經過,碑後,七座烈士墓上,記錄著烈士的生平簡介……
邵山七烈士1940年,在永蕭邊境,發生“耿吳劉叛變”事件,在該事件中犧牲的八路軍第四縱隊第十七團七位黨員幹部,並稱“邵山七烈士”。邵山群眾把七位烈士的遺體集中掩埋在邵山北坡。1997年,我市對邵山七烈士墓進行修繕,在墓周圍築起1米多高的院牆,並立碑紀念;2004年,七烈士墓被列為永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立有保護碑,並劃定墓地四周50米的保護範圍。2013年,七烈士遺骨由邵山村遷至市零散烈士墓集中管理保護區,供世人瞻仰緬懷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