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寒門”這個詞,總是讓人聯想到很多事情。常見的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寒門多貴子”等等。那什麼是“寒門”呢?寒門,指寒微的門第,專指門第勢力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並非指貧民階級。庶族亦稱"寒門"、"寒族"。魏、晉、南北朝時不屬於士族的家族,大多為普通中小地主。
由此可見,我們很多人,根本就算不上“寒門”,特別是剛從農村走出來進入城市的人。從農村到城市,只是一個人,一個家庭走出原有桎梏的第一步。從解放鞋到休閒鞋,從一個月或幾個月洗一次澡到一個星期或一兩天洗一次澡,從手洗衣服到洗衣機洗衣服,從想辦法吃好吃飽到避免肥胖等等。都是生活的改善,若是說到門第,恐怕不是換個地方,換個房子的事情了。
門第舊指家庭在社會上的地位等級和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等。我們總是陷入“寒門”的陷阱無法自拔,卻不知連門在哪裡都不知道。經常性的,只是抱怨生活艱難,不如某某,或是吐槽社會不公,上升通道被堵塞。可事實是,有通道在,只是你懶得爬上去而已。又或者是,過於急功近利,適得其反。放眼全世界,中國目前的狀況算得上好的。至少是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和上升通道,只要是努力的,大多數都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目標。
寒門思維要不得。我們經常所說的寒門,通俗的講就是家庭條件不好。可這就好比是一個傷口,我們不必遇到一個人就扒開傷口給人看,這無疑是不可取的。這樣換回來的不是別人的同情和幫助,更多的恐怕是無視和嘲諷。況且,決定一個人人生高度的,是一個人的思想深度。若將思想停留在家庭出身這種膚淺的表面,思想無論如何都無法深刻的。提升一個人的思想深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
人生需要平視。無論是家喻戶曉的偉大人物,還是默默無聞的平凡人,都要有一顆平視的心。不因他人的光環而妄自菲薄,也不因他人的平凡而狂妄自大。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生命在歷史的長河裡不過滄海一粟,只是所經歷的歷程不同而已。把時間延長,把空間放大,我們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卻又是微不足道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只有在身處的環境中去理解和領悟。這就要求我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只有深入去了解自己,瞭解身邊的人和事,才能更好的理解所在環境的狀況,從而得出自己非凡的見解。只有平等的去看待事物,我們才不會誤入歧途。
因此,跳出寒門思維顯得尤為重要。國家提供了一個相對和平的生活環境,社會發展提供了多樣的選擇性和容忍性,父母及家庭將我們託舉到一定的高度,若不跳出寒門思維,固步自封,得到的將只是一聲哀嘆。放下一切包袱,努力開拓進取,做好自己,便是對生命的不辜負。什麼門第,什麼階層,在你的銳意進取下,不過都是紙老虎。若是整天哀嘆命運不公、生不逢時,渾渾噩噩度日,給予再多資源和機遇,也是徒勞。
不要再被寒門思維所羈絆,明明白白做好自己。擁有的便好好珍惜,想要的只需奮力爭取。快樂未必是得到多少,而是有的正好喜歡。什麼門第階層,什麼高低貴賤,都放在一邊。選我所愛,愛我所選,活出一個灑脫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