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至1980年間,在中國中西部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了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設施的建設,這就是三線建設。“三線建設”決策之快,動員之廣,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堪稱是新中國工業建設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戰略部署。
水鋼,作為貴州山區的一個鋼鐵基地,計劃從一九六六年起,至一九六八年止,用三年的時間,建成年產五十萬噸生鐵的規模。在三線建設中,作為重工業基地,素有“共和國長子”之稱的遼寧,無條件地承擔了大量的援助認為,而水城鋼鐵廠就是最為典型的代表。
一九六六年初,水鋼建設會戰開始,遼寧鞍鋼便隨即組成七十多人的領導隊伍,帶領建設、設計和後勤隊伍一萬多人先後奔赴現場。冶金部還從全國各個地方抽調人馬協助水鋼,從人力、物力、財力上大力支援、搶建水鋼。工程建設隊伍更是來自四面八方,天南地北的熱血青年他們一雙膠鞋、一副行囊,遠離故土,告別親人,把青春灑在了這片深情的土地上。
現如今的坦克山就是水鋼最早的廠址,這裡還有早已停用的1號高爐。1號高爐可是水鋼廠的功勳爐,1979年的10月1日,1號高爐流出了貴州高原的第一爐鐵水。這個高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始建於1917 年,從鞍鋼遷建而來。完成了歷史的使命,已經光榮退休,現在這個高爐也被列為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站在筆架山其中一個山頭之上,眼前看到的一片工業區幾乎全是水城鋼鐵廠,而另一邊則幾乎全是職工的生活區。在這一片生活區中,巴西曾是水鋼最為繁華、鬧熱的地方,這裡相伴水鋼人近半個世紀之久。巴西的名稱來源於這個位於巍巍梅花山下的彝族村寨——巴西村。數萬名鐵路建設大軍來到了這崇山峻嶺之中,自然需要吃喝住宿和消費。
在鐵路大軍修建到“葡萄箐”時,水城政府在荒山野嶺上建起了一座簡易商店,名字就為“巴西商店”。後來,巴西商店逐漸發展,建起了門市、倉庫、宿舍、廚房,並迅速組織調運各種商品把巴西商店辦成了綜合性的商店,提供了最早的送貨上門服務。後來巴西商店從葡萄箐搬遷至水鋼廠區,也成為了水鋼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齊全的商店。
時光如梭,曾經屬於那個激情歲月的三線建設,已經離我們遠去,老一輩三線人流下的汗水、淚水也早已風乾在歷史的塵埃裡。看著眼前的水鋼依然在繼續著它的使命,心中多了一絲竊喜。全國還有很多的三線軍工廠,在結束其一生使命後,被丟棄在大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