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菩薩:擁有智慧與慈悲,留在地球上幫助人止息痛苦的偉大眾生。觀世音菩薩能夠聆聽和明白世界上的聲音和痛苦的吶喊。她有著巨大的能力,以慈悲全心全意傾聽。

01、傾聽及愛語

如果我們和其他人的溝通被切斷,我們內心就會很難過。缺乏別人的聆聽和了解,我們就會變得像炸彈一般隨時爆發。

慈悲的傾聽,可以帶來療愈。有時候,僅僅十分鐘的傾聽就能帶來轉化,令困境中的人笑顏逐開。

與家人相處時,我們常常失去聆聽和使用愛語的能力。或許我們已經不願意再聆聽對方,因此儘管跟家人在一起,也感到非常孤單。

於是,便去找朋友傾訴,希望他們可以傾聽我們,但很多朋友本身也非常痛苦。有時候他們並不能如心中所想去傾聽。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愛某人,就必須訓練自己成為傾聽者。

我們也需要訓練自己說愛的話語。我們往往很容易惱怒,不懂怎樣平靜地說話。每次說話的時候,言語都充滿酸澀。

我們很多時候已經失去和善說話的能力,無法與人和諧相處,就失去幸福的機會,失去幸福能力。

當我們的朋友深陷痛苦中,需要尋求幫助的時候,我們就對自己說“我在聽他訴說,是因為希望他的痛苦能止息”。我們一直保持心懷慈悲的聆聽,不要急於建議或批評。

只有當心懷慈悲時,才能夠傾聽他人的痛苦。無論別人說什麼,就算是有很多強烈或不公平的觀點、譴責、或怪罪於你,我們都能繼續安靜傾聽。

但是,一旦我們內心也產生了痛苦,不能繼續安靜地聆聽,就直接告訴朋友,“我們可以幾天後再繼續聽你訴說可以嗎?我們要恢復到最好的狀態來聆聽你”。

02、照顧憤怒及其他強烈情緒

我們的憤怒就像一個哭喊著要找媽媽的小孩,只有像媽媽擁抱孩子一樣,我們慈愛擁抱自己的憤怒,才會馬上釋懷。

不要抗拒自己的憤怒,它是我們的一部分,就如嬰兒一樣,需要慈愛與傾聽,當我們平靜下來時,才能深入觀察自己的憤怒,清楚看到是什麼因素讓我們憤怒生氣。

強烈的情緒如風暴,可以造成很多損害。我們需要想辦法保護自己,創造安全的環境,等待風暴的過去。我們不能只坐著期待風暴過去,而任由風暴侵害自己。

我們學習儒釋道,修行在遭遇風暴中能夠保護自己的身心安全。每次風暴之後我們會變得更強壯、更穩固。

我們再也不怕風暴,也不會祈求天地海洋都無風無浪。相反我們祈求自己有智慧和力量去處理生命的困難和障礙。

當你感到憤怒時,最好避免說話或者做任何事。把注意力從讓你生氣的、灌溉你內在憤怒種子的人或事中抽離,回到自己的呼吸。

你只需要享受自己的呼吸、腳步和戶外美麗的景色,讓自己身心平靜,恢復清新,人只有在感到比較平靜和放鬆時,才可以深入觀察自己和令人憤怒的人或事。

很多時候,困擾你的人可能有一些特性,反映出你本身有難以接受的弱點,當你對自己的愛與接納更深的時候,自然將愛與接納伸展到身邊的讓你。

當你對所愛的人感到憤怒時,會想透過懲罰他來讓自己舒服點,那是本能的反應。

但是,如果你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和所愛的人在一起一百年或三百年之後的情況,就會明白萬物無常。唯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珍惜愛人的存在。

每當悲傷、憤怒、失望的情緒浮現,你都有能力對待這些情緒。憤怒、失望是你的一部分,不要阻抗或者壓抑他,因為這樣做就是對自己使用非暴力。

當情緒風暴到來時,只需安靜地坐著,保持腰背挺直,回到呼吸,回到身體,關閉感官(眼、耳、鼻、舌、身、意)的視窗。

別聽,也別繼續思考那一句令你憤怒的話、那個訊息、哪個行為,以及那些你認為不好的事情。

提醒自己:“我已經經歷過很多風暴,每次風暴都會過去,沒有一個風暴是永恆的。這個心情也會過去,一切無常,風暴只是我的一部分,在風暴中我們也能找到安寧,不讓風暴傷害到自己。”

當你嘗試著這樣做,可以這樣想並這樣做的時候,你就已經開始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再也不是情緒風暴的受害者。

看到一棵樹頂的枝幹在暴風中搖擺不定,好像它隨時會被颶風吹走。但當我們看到樹幹和樹根時,發現樹木的根深深穩固在土地裡,就會放心。

人的“丹田”是指肚臍下方的穴位,就像是樹的根部。把注意力放在下腹,別讓自己的思考、看見或聽到的事物把你拉到樹頂上。

每次練習這樣的呼吸五、十或十五分鐘,心集中於你的呼吸與下腹,讓情緒釋放。

情緒風暴過去後,你知道你有能力保護自己,有能力處理情緒風暴。你對自己有信心了,不再懼怕。當情緒風暴再次生起時,你因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會感到安心。

如果你正經歷生命中的難關,在解決難題之前,你需要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看起來次序好像是相反了,但先以幸福來滋潤自己,就是打好基礎去處理痛苦。

04、獨處

《勝妙獨處經》中說,獨處不等於周圍沒有人,而是指我們安住於此時此刻,完全覺知當下發生的一切。回到自己心中美麗、寧靜的島嶼。

以正念去覺知心中的每一個感受、每一個想法,還有周圍發生的事情。跟自己在一起,不會迷失自我,這是理想的獨處生活。

獨處就是不被困於過去,不迷失於未來或是他人,安住於當下,身心合一,覺知此刻所發生的變化。

人們因為缺乏獨處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貧乏。我們無法供給自己足夠的滋養,也就不會有什麼可以給予別人。

學習獨處非常重要,我們應該每天安排一點時間跟自己相處,這樣更容易去修心滋養和深入觀察自己。獨處並不是要獨自在高山上、獨居與森林深處的茅屋中或者是躲避集體生活。

真正的獨處時來自穩固的心,不會被別人、過去的悲傷、對未來的憂慮或者是當下的刺激拉走。我們不會迷失自己,不會失去正念。

身處鬧市,也可以獨處而不會被外景拉走,我們還是我們自己。獨處的第一步,給自己創造一個小環境,獨處時身邊沒有其他人,第二步,是做回自己。

獨處不代表你要跟人斷絕關係,反而是由於你的獨處,才能真正跟世界融合。感覺到彼此間的聯絡,是因為我是獨立的我,就是這樣簡單。

我們要真正跟世界聯結,首先要先回歸自己,跟自己連結。懂得享受跟朋友或他人在一起的時光,又不會感到在人際關係中迷失自我。

05、寂靜

寂靜來自內心,而不是向外求的。如果我們內心很寧靜,那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們都可以享受寂靜。寂靜並不只是止語或輕聲幹活,寂靜是指我們的內心不被打擾,沒有內在的對話。

有時我們以為自己在寂靜當中,四周都很安靜,但我們的頭腦卻不斷地說話,這就不是寂靜了。

我們不是要在我們生活中創造寂靜,而是要去培養內在的寂靜。當內心寧靜時,覺知會滲透到我們心靈的土壤。

寧靜中有寬廣,內心寧靜可以擴大一個人的精神領域及心靈世界,心靜下來時,平時所想不到的問題,往往可以在寧靜中想到解決的辦法。

寧靜中有富有,俗語“沉默是金”,人生真正的富有含藏在寧靜中。很多流傳百世的經典佳作均是在寧靜中探索所得。寧靜中一個人,一杯茶,本書上下古今多少英雄豪傑與己對話。

寧靜中有平安,“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內心寧靜,則待人處事永遠祥和,爭執的弊端就不會生起。

寧靜中才能真正的找回自己,一個人若沒有寧靜的生活,面對問題不能與自己交談,就會糟糟懂懂任人和事牽著鼻子走,迷失了方向。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DH日運2021.3.13週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