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牛,人類的長期合作伙伴,在人類語言中也被賦予了很多意義。常說某人有牛脾氣,像拉不動牛一樣倔強固執。那牛為什麼會偶爾佇立不動,是它真的脾氣那麼大嗎?

撰文 | 蘇澄宇

如果我們想形容一個人脾氣很固執、很倔,第一個想到的詞可能是牛脾氣,也有可能是“犟”。

你看“犟”這個字,下面就帶了個“牛”,說明固執這一屬性和牛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但現實裡牛這種動物的脾氣真的很倔嗎?牛脾氣很倔的說法從何而來呢?

除了固執,不同人眼中還有著其他不同的“牛脾氣”。瑞士詩人位元·斯特基(Beat Sterchi)寫過一本書《奶牛》(The Cow),他在書中創造了一個形容詞“cowpeaceably”,形容像奶牛一樣平靜。

詩人眼中的奶牛是這樣的:一頭奶牛矗立在田野中,一邊反芻(吞進肚子裡的草再吐回到嘴裡反覆咀嚼),一邊茫然地凝視著前方,彷彿在做冥想一般。這種完全平靜的狀態使奶牛顯得孤僻和“超凡脫俗”。

超凡脫俗的平靜和固執完全就是兩個極端,都同時出現在了牛身上。其實這並不矛盾,因為牛本身就是一種情感豐富的動物。

牛有情感?不對,動物有情感?不是人才有情感嗎?很多人可能並不認可動物有情感這種說法,不止普通人這麼想,早期一些動物行為學家同樣也認為動物沒有情感。他們認為,動物根本沒有情感或智慧,只有行為,而行為又受到獎懲或來自環境的正負強化制約。

簡單來說,當時對動物裡解是一種對刺激做出反應的機器而已,就像巴浦洛夫的狗一樣,又或者斯金納的老鼠,只有獎勵和懲罰才會讓動物產生反應,動物的一切行為就是趨利避害。

這種說法從20世紀60年代興起,直到最近的研究才有人發現動物是有情感的,其中也包括了牛。

我們一般說牛倔強,都是基於一種常見的現象——牛怎麼都挪不動步,不管你怎麼推、打、去牽引它的鼻子,它都不會有反應。動物科學家坦普爾葛蘭汀(Temple Grandin)認為,牛挪不動步不是倔,而是緊張。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牛雖然是人類長期馴化的牲畜,但它們並非生下來就習慣和人類相處。因此,當它們走過養殖場的過道時,如果看到高處有人的走動,或一些風吹草動,就會感到壓力,緊張不安,就會停下來不動。

坦普爾觀察到,如果一個養殖場出現了下列這些情況,牛都會出現緊張得挪不動步的情況:

過道水窪裡有閃動的光影;地上金屬片上的反光;來回擺動的鎖鏈;金屬碰撞的叮噹聲、高強度的噪聲、呼嘯的風聲;迎面而來的氣流;掛在柵欄上的衣服……她一共列出了18個讓牛緊張的情況(也適用於其他動物),而且這些情況多多少少都會出現在養殖場裡,有的只有一兩個問題,有的可能就有五六個。

這些情況在人類眼裡看來都是細枝末節的問題,平時可能都不會注意到。雖然也有研究表示一些“難聽”的聲音會讓人不舒服,但也不會讓人“牛脾氣”上來,那為什麼會讓牛緊張得挪不動步呢?

這裡我用了正常人,因為對一些擅長形象思維或者是患有自閉症的人來說,這些細節並不是注意不到的。反而自閉症患者通常會更敏感,更注意細微的變化,並將這種變化反映成生理上的不適。不管是視覺還是聽覺,自閉症患者有著極端的感知能力,只要有一點點刺激,就會感覺很痛苦。

自閉症患者更注意細節而不是整體,而正常人則會更注意整體。正常人和自閉症患者雖然感受器並無區別,都會接受等量的資訊,但大腦在處理這些資訊的時候卻出現了區別。正常人的大腦在接收資訊的時候,並不會將原始的資訊直接拿來用,而是經過大腦處理的,在這個過程中會將無用的資訊淘汰出去。

之前有一個很出名的實驗:研究人員播放一個一群人在打籃球的影片,給觀眾的任務是數清影片裡穿白色衣服的人傳了幾次球,期間會有一個裝扮成大猩猩的人走過。實驗結果裡,50%的人在看影片的時候,完全注意不到那隻猩猩。

之所以有一半的人注意不到,是因為大腦在處理資訊的時候,會將數傳球數列為首要任務,大腦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有的人在處理資訊的時候,會把“猩猩出現在我視野中”這個資訊排除掉。

能專注於一件事上,排除不必要資訊絕對是件好事,不然就不會有人天天問“要如何專注?”這個問題了。如果環境中每一個細節都能引起你的注意,那你就會處於一個資訊過載的狀態,甚至會焦慮到無法處理任何思維的活動狀態。這種情況過於嚴重的話,就要去就醫了,因為你可能得了多動症。

回到牛的問題上,坦普爾認為牛及其他動物在處理環境資訊的時候,和自閉症患者很像。前面說到,牛能夠注意到養殖場很多細節問題,導致緊張得挪不動步,其他動物也有這樣的極端感知。比如貓可以在你每次回家的時候,都可以出現你家門口,狗可以嗅到一兩百米外的微弱味道,大象可以用次聲波進行交流……

動物有這樣極端的感受,一方面是因為感受器獨特,另一方面是因為大腦不同於人類。動物的大腦和人類當然有很大不同,起碼絕大多數動物的大腦都沒有人大。但人比動物聰明,並不只是因為大腦更大,準確來說,是人的新皮質層比其他動物更大。

美國神經學家保羅·麥克裡恩(Paul D. MacLean,1913-2007)曾提出了大腦三分法(triune brain),他認為演化過程只是把新演化的那部分大腦附加到原有的大腦智商,並非將原有的部分取而代之,就像擴建房子一樣。

在大腦三分法理論中,人的大腦第一部分,也是最古老的部分,位於大腦的最底層,麥克裡恩稱為爬行動物大腦,主要負責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第二部分位於大腦的中間位置,稱為舊哺乳動物大腦,負責處理情感。最後的,也是最外層的大腦,叫新哺乳動物大腦,負責處理理智和語言。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新的神經解剖學技術出現後,發現大腦的結構並沒有那麼簡單,大腦三分法的理論便很少得到支援。但由於它的大方向是對的,所以作為大眾瞭解大腦的簡單理論是沒什麼問題的。

諸如牛一類的哺乳動物,它們都有一些新哺乳動物大腦,但人類則有更多的新哺乳大腦層,更大的額葉層,這也是人類的優勢所在。發達的額葉讓人類更能專注地處理必要問題,淘汰不必要的資訊。

而自閉症患者大部分的問題出在額葉上,額葉在處理這些資訊的時候出現了問題。雖然額葉出了問題,但還是有基礎的動物腦可以用,這也是為什麼自閉症患者在某些時候,感知能力和動物相似的原因。

牛倔嗎?這只是在人的大腦裡的印象,它只是更敏感,感受到更多細節,緊張而已。至於要如何讓農場裡的牛不那麼緊張,就得減少它的環境壓力,而這就得牽扯到動物福利的問題了。

參考文獻

1.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1/jul/07/cows-best-friends

2. https://www.nytimes.com/2004/12/26/books/review/animals-in-translation-the-cow-whisperer.html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iune_brain

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324609/

5. https://arrowquip.com/blog/cattle-research/cow-behavior-research-cows-have-personalities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仙劍三:邪劍仙為何只和景天打賭?手下敗將不甘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