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貨拉拉女孩跳車”的事,昨天警方通報已經出來了,具體細節、箇中緣由大家都懂,我就不贅述了。追溯報告的細節,司機不是壞人,女孩也沒想過去死,沒有侵犯和騷擾,卻因為缺乏溝通而發生意外,最終一死一罰,令人唏噓。一場荒謬的雙重悲劇,本不想發聲,但看到在通報釋出後網路上很多輿論指向女孩,有人說女孩“太過激、太作了”,有人說都怪女孩的“貧窮思維”,有人則把源頭指向“被迫害妄想症”。
如果說這場悲劇令我無奈和心痛,那麼輿論的矛盾又讓人感到悲哀和憤怒,忍不住多說幾句。平心而論,司機想要多掙點錢,女孩想要省點錢,兩個底層的打工人都沒有錯,都很無助。本是雙方溝通不到位釀成的悲劇,女孩為什麼選擇極端的跳車呢?源於她內心的焦慮和恐懼。試想一下,在一條陌生的、偏航的路線上,她多次提出質疑,而司機不理睬,過往所看過的案件在她腦海中浮現,在這種心理暗示下,驚慌的女孩可能想起的自救方法就是跳窗。只是單純的她,估計也不曉得在行駛的車上跳下,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之前網約車頻頻出事,女生受害後各種版本的《女性自救指南》在網上流傳,比如及時錄音、分享定位給朋友、把車輛資訊發給家人等,但真要出現危險訊號,大多數人仍是大腦一片空白。這很正常。研究資料顯示,在遇到突發危機時,只有20%的人會採取理智的方法,剩下的人多半喪失思考能力,身體行動被本能支配,從而採取逃跑和反擊來自救。此時的自救行為,往往是衝動的、失控的。
02
還有一些人把女孩跳車歸結於“被迫害妄想症”。因為他們認為,有些女生對潛在的危險“過於敏感”。比如,一個人在家時沒安全感,即使鎖了門仍擔心有人進來;獨自走夜路時警惕被跟蹤,時刻觀察是否有人尾隨;被陌生男性搭訕時總認為對方別有用心等等。我覺得,與其簡單籠統的把女性的謹慎說成“被迫害妄想症”,不如認真思考一下,女性如此“缺乏安全感”的社會因素是什麼?不言而喻,因為在我們現實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太多了。我們每天開啟網路,總能見到猥褻、跟蹤、搶劫、家暴、殺豬盤等負面新聞資訊。尤其是近年來報道的網約車事件,一個比一個惡劣。這麼一想的話,你就明白女孩誤認為司機圖謀不軌不是沒有理由。
韓劇《就算敏感點也無妨》
國外有人做過一個研究,對不同年齡段的上萬名女性做調研,瞭解她們的受害經歷、恐懼心理和警覺程度,結果發現女性受害比例更大,大部分女性都缺乏安全感並保持警覺。可見,這個世界對於女性的友好程度還是太低了。我知道,我這麼寫可能會有人跳出來說我挑起社會性別對立,說我搞女權什麼的。但請不要誤會,女權主義不是女性優越主義,所有性別都是在社會上、政治上、經濟上的平等。事實是,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很多女性都經歷過性騷擾。出於對社會安全的警惕和過往的受害經歷,很多女性才對潛在的危險保持敏感的警覺。這種敏感沒什麼不好的。拋開所謂的“性別對立”不談,沒有同理心的去指責一個在偏航的網約車上恐慌的女孩,怎麼說都是不對的。若我們忽視危險的因素和女性的不安,那麼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雙方的利益都會受損,這時才會陷入到極端的、偏激的“性別對立”中。
03
不可否認,我們這個社會越來越好了,但也不能否認的是,我們身邊仍存在太多不安全的因素。尤其對於女性而言,若你對這個議題嗤之以鼻,那隻能說明你恰好沒有遇到這種危險罷了。所以對此我最後想說的一點是,若我們只將目光聚焦在司機和女孩身上,而忽略了隱藏在背後的平臺和系統問題,那麼悲劇可能還會再發生。落魄的司機和失魂的女孩,都是被平臺機制困住的普通人罷了。在對貨拉拉的平臺規則梳理時我們會發現,司機的冷漠和做法固然不對,但主要是被系統運作所裹挾下的利益權衡。
我自己也曾用過貨拉拉,對平臺的運作深有體會。下單後接單司機會來電跟我確認時間,告訴我務必將東西整理好,若司機等待超時則要收取額外費用。送我到目的地後,司機再次問我需不需要人工搬運服務,我一問價格,比貨車的運費還要貴一倍。我一男的有的是體力,自然回絕了。為了節省成本、搶佔市場,加上跟競爭對手打價格戰,貨拉拉透過不斷降價等方式,剋扣司機收入,很多司機只有透過額外的搬運費才能多掙點錢,但使用者有拒絕搬運服務的權利。貨拉拉的漏洞和不負責任由來已久。為了吸引更多司機加入,貨拉拉的准入門檻很低,司機素質良莠不齊,平臺監管嚴重缺失,比如這次事件中,車上沒有錄音功能便是貨拉拉巨大的安全漏洞。這樣的貨拉拉,使用者被坑是常事,網上關於黑心司機坐地起價、客服無作為的投訴大量存在。而平臺呢,一味追求流量資料去融資,拿到的錢卻沒有提供到相應的服務,最終導致司機和使用者“相互傷害”,釀成了令人唏噓的悲劇,能不可恨嗎。細想一下,貨拉拉的問題又何嘗不是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問題,去年“被困在系統裡的外賣員”已經引發了對演算法和系統的熱議。可悲的是,冷冰冰的資料背後是活生生的人啊。總的來說,這事是因為平臺安全漏洞、性犯罪的普遍性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安全是人類生存最本能的需求,人身安全受威脅的我們能不焦慮嗎?當我們去指責一個女孩自我保護本能時,或許更應該先問是什麼引起了她的恐懼。她們仍需要更平等、更包容、更友善、更自由的輿論和環境。當我們真正放下偏見,真正站在女性的角度,用同理心思考問題,才能一起點亮光明的火把,去照亮社會的盲區、驅散人性的惡,讓更多人能輕鬆地站在陽光下生活。-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