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近幾年,當“38國際勞動婦女節”被冠以“女神節”、“女生節”等花哨名頭,為其中辛辣苦澀的核心包裹上消費主義的糖衣時,許多人都憤怒了。

為何一個爭取女性權益、紀念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節日,被父權凝視下的刻板印象取代?更有甚者,“婦女”一詞也染上陰翳,前面加上“勞動”,彷彿更顯得土氣、滄桑,毫無靈氣。

但從“勞動婦女”變成“消費女神”,到底哪一種才是真正的折辱?

女性需要什麼樣的尊重?又要如何贏得這種尊重?那些真正的女性主義者,那些追求獨立精神、堅守自我意識的人,其實早已為我們留下了她們的思考。

她們平淡地講述著驚心動魄的故事,她們描述出一種超越肉體、觸及靈魂的平等,她們丟擲問題也丟下答案。在這些文字中,我們能找到與現實連線的力量,讓我們用勇氣去爭取一種更有生命力和活力的生活。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by.阿扎爾·納菲西

一個道德警察林立的“德黑蘭”和一個描述不倫之戀的《洛麗塔》,僅僅題目足夠有衝擊力了。但這本書並非是以“在禁忌中的閱讀禁忌”譁眾取寵,而是以自傳的方式,平靜地敘述一段往事。

本書的作者是伊朗女學者阿扎爾·納菲西,她1955年生於伊朗,13歲赴海外留學,26歲時獲得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她在1981年回國任教時遇上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她選用的書目一下成為政府明令禁止的作品。與此同時女性地位的降低、必須用罩袍和頭巾束縛人性的教義,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女性。

那些德黑蘭的洛麗塔們,面對一個自己最熟悉,卻無比壓抑的世界,她們無力逃離,卻又忍不住要展翅飛翔。納菲西老師帶領她們反抗的方式,就是組織起一個秘密的讀書會,在最激烈的時刻,屬於七個女孩和一個女教師的閱讀課,成為了她們在黑暗中唯一的光。

在德黑蘭讀的僅僅是《洛麗塔》嗎?並不是,上百次秘密聚會,她們伴隨著警報聲貪婪閱讀一本又一本的經典。她帶著女孩子們感受作品中人物與命運,納菲西老師帶著她們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我敢大言不慚地說,每件偉大藝術品都是項讚頌,都是對人生中背叛、恐懼與不義的反抗。形式的卓越與優美起而反抗主題的醜陋與猥瑣。因此我們才深愛《包法利夫人》,為愛瑪落淚,貪婪地閱讀《洛麗塔》,為粗俗又充滿詩情、孤苦無依卻堅毅不馴的小女主角心碎。”

1962年版《洛麗塔》

這些女孩的身份各不相同,原本的見識也並不太廣,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們日復一日地堅持純粹的、不受干涉的閱讀。儘管每天只有幾小時的閱讀,但足以讓靈魂舒展。

閱讀這一段歷史,是以女性視角感知在特殊時代下對經典文字的解讀方式,感受在不同性別與不同文化背景下共通的人性。

比故事更恐怖的是歷史

《使女的故事》 by.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從《美麗新世界》到《1984》,無一例外地是從男性視角出發思考未來世界的可能,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所著《使女的故事》,是一部充滿女性主義的反烏托邦之作。

因為常常被定為成科幻小說,但作者對此並不滿意,她說:“切記,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在小說中,阿特伍德創造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基列共和國。這裡社會動亂、環境汙染、輻射嚴重,造成生育率銳減,因此人類生命的延續就成為了關鍵,在這個由極端政權控制的未來世界中,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歸類為使女,是統治階層傳宗接代,女性是“行走的聖餐杯”,成為了國家的財產和男人的附屬工具。

身體的侵佔是最直觀的剝削,但對女性更為隱性的奴役表現在社會角色的固定上。女性唯一的價值就是子宮,這類思維定式往往才是女權鬥爭中最難攻克的堡壘。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被剝奪獨立人格的女人們安於自己的等級,以傷害“背德者”保全自己。哪怕最先鋒、最有能力的女性仍舊會落入窠臼,甚至成為加害者,這才是最令人不寒而慄的部分。

和同名改編電視劇《使女的故事》不同——這部劇豆瓣評分8.4,也非常值得一看。本書的女主角Offred並無英雄主義,她平凡普通,唯一的不同也許是她還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書籍側重Offred的遭遇和心態轉變,她最終隨波逐流,喪失希望,為我們帶來深深的無力感,也讓女性堅守自我的信念更加堅定。

家庭主婦不應成為平均主義者的敵人

《女性的奧秘》 by 貝蒂·弗裡丹

當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之後,雖然無法切身體會,但心裡卻像滴入了一顆濃得化不開的墨水一般,莫名其妙地開始憂傷起來。在全職太太日漸普遍的今時今日,從個人、家庭再到社會,大家似乎對於全職太太依舊充滿誤解——“米蟲”,他們這樣稱呼“金智英”們。

《82年生的金智英》電影截圖。

要想理解全職太太們不為人知的傷痛,這本《女性的奧秘》就是一把開門的鑰匙。作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女性的奧秘》記錄了彼時女性的生活狀態,透過結合佛洛依德心理學理論和歷史、文化與社會等多角度分析,破解了“女性奧秘”的真相——一個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是完美主婦形象。

寫作的起源很簡單,1957年,作為史密斯學院畢業生的貝蒂·弗裡丹參加了一次同學會,她發現昔日同窗大多人已成家庭主婦,但她們並不幸福,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經過5年多的調查與研究,這本打破女性囿於“幸福家庭主婦”的神話的書籍終於出版。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書吹響了向傳統性別角色分工挑戰的號角,並引發了第二次婦女運動浪潮。

《美國夫人》當中的貝蒂·弗裡丹與真實的貝蒂·弗裡丹。

而在今日的社會里,我們無法對日益龐大的全職家庭主婦群體視而不見。受困於所處的時代(彼時,家庭主婦才是女人的“正經身份”),這本《女性的奧秘》或許對於“家庭主婦”的批判過於猛烈,並且否定了家庭主婦作為女性的自主選擇權和家庭主婦作為勞動者對於家庭的貢獻。但我卻依然大力推薦這本《女性的奧秘》,只因為這本書能夠讓你理解彼時“家庭主婦”這一形象是如何被塑造出來。

不,不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而是因為了解,所以尊重。

你應該是什麼樣的她?

《時時刻刻》by 邁克爾·坎寧安

一個生活在20世紀20年代的躁鬱女作家,一個生活在20世紀40年代的憂鬱主婦,一個生活在千禧時代的蕾絲邊女編輯,她們之間有什麼共同點?

是《達洛維夫人》——那個弗吉尼亞·伍爾夫筆下“居家天使”,那名熱衷扮演“政客太太”的模範女性。她們一位是達洛維夫人的創造者,一位是閱讀《達洛維夫人》的人,一位是被稱為“達洛維夫人”的女性。

在這本書裡,坎寧安透過達洛維夫人這個意象串聯起三個充滿巧合的故事,讓你看到身為女性在不同時代裡所遭受到的痛苦與磨難。雖然都不認識對方,但她們卻跨越的時空阻攔惺惺相惜地互相撫慰著。只因為無論何時,也無論何地,在男權語境中,女性時時刻刻地都在思考相同的問題——身為女性,究竟代表著什麼?

三位女性都身處中產階級以上的地位,但她們依舊苦惱,可見金錢不能改變一切。不是每個女性都想做“達洛維”式的金絲雀,盡職地成為生活賦予的角色,她們更希望找到自己的存在的價值——成為人、成為女人、成為獨一無二女人的價值,獲得成為人的權力。

妮可·基德曼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影后頭銜。

身為小說,這本書卻不算好讀。看得出來,坎寧安藉助了伍爾夫筆下的意識流手法,片段式地表達小說的主旨。如果想快速地瞭解本書的情節,可以先看看由梅麗爾·斯特里普、朱麗安·摩爾和妮可·基德曼三位影后主演的同名電影,透過更具象化的演繹可能更能讓你得到關於女性權力的思考。

慢慢看,你也許就會在這本書裡,發現母親、女友、姐妹甚至自己的影子。即便,書裡最近的人物生活的時空距今已有20年之久了。

“物質是如此地重要。”

《一間自己的房間》by.弗吉尼亞·伍爾夫

“一個女人如果打算寫小說的話,那她一定要有錢,還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

在我看來,這本書中的這句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弗吉尼亞·伍爾夫作為著名的女作家和女權運動的先驅,曾在劍橋大學作過兩次關於“婦女與小說”的演講。《一間自己的房間》是兩次演講的總結,也是伍爾夫女性主義思想的核心。

伍爾夫的文字向來是跳躍活潑的,凌亂,卻有跡可循。若你跟上她的文字,就彷彿和她在整個思維旅程中遨遊了一遭,是一種自然生髮的思維動線,和直接把論點論據拍在你面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

例如,在伍爾夫在本章第一句中提出觀點後,你認為她會開始闡述,但她沒有。她開始寫風景,花園,兇猛的主管,然後開始詳細描述她的午餐和晚餐。就在你想不明白的時候,她突然從菜、土豆、牛肉這道菜裡想起了窮女人的境遇,法律在她腦海裡揮之不去。

弗吉尼亞·伍爾夫

在這樣無邊無際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她想到了貧窮和財富對她心靈的影響,想到了“男人享受著舒適和富裕,而女人卻要忍受貧窮和不安”,她甚至在這樣的瑣事中質問:“為什麼男人喝酒而女人喝酒?為什麼一個女人享受著所有的榮華富貴,而另一個卻如此悲慘?”

她的思想像小溪的潺潺聲。在不斷的思考中,她一點一點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條大河,引領你探索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當然,這其中始終貫穿著伍爾夫的論點:

女性擁有獨立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才能擁有創作的力量,因為“五百英鎊的年薪象徵了沉思的力量,門上的鎖意味著獨立思考的能力”。

那些被“主流女權主義”忽視掉的女性們

《打工女孩》by 張彤禾

我們應該慷慨一點,對他們很少給予關注嗎?他們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他們和我們一樣擔心嗎?你和我們分享同樣的快樂嗎?

嚴格地說,這不是一本女權主義者的書,而是一本社會學文獻。不過,我想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下,因為婦女的勞動權是透過激烈的鬥爭實現的。現在,普通女性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工作?

可能是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接近70%,世界第一太冷了。於是,張同和跟著幾位普通的女農民工,記錄了她們在深圳的生活。有機會主義者,也有透過勞動致富的人。我們可以看到女人們的堅持和固執,她們的頭撞在了南牆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女性對生活壓力的冷漠和現實。

無論如何,這本書記錄了當時婦女的狀況。在學習了女權主義者的細緻理論,看到了女權主義者的浪漫主義作品之後,也許是時候讓我們的思維回到現實,審視身邊的事情了。

順便說一句,如果你對這類文學感興趣的話,也許你也可以看看黃鶯鶯副教授主編的《我在現場——性社會學田野調查筆記》,可以幫助你從不同的層面瞭解女性的生活。

3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唐僧的身世之謎,這些足以證明他的父親不是陳光蕊,而是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