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新聞,叫人啼笑皆非。
24歲的杭州打工仔王先生,因感覺一事無成,便攜帶鐵鍬去公墓打算活埋自己。
從小到大,家長、老師、親友都在強調:你一定要出人頭地,做出成績。
我卻以為,一名合格的成年人,必須學會享受平庸。
1
《羞羞的鐵拳》裡有一經典橋段:馬麗飾演的馬小為激怒艾迪生,向觀眾直播鐵鍋燉自己。
原以為這是喜劇式誇張,不成想現實中真有例項。
才24歲的王先生,在浙江杭州打工三年,深感碌碌無為,便泛起“結束失敗一生”的念頭。是日,他帶一把鐵鍬乘坐計程車前往公墓山,意圖找塊地兒鐵鍬埋自己。計程車司機察覺出不對勁,故火速報警,警察趕至現場將男子帶回。
經警察長時間開導,男子終於穩定情緒。
“經常心裡也有這個想法,一天到晚都不知道在忙些啥。”
“看著看著我也想哭了,工作兩三年還是沒什麼事業。”
“有時下班回家累到不行,也曾想找處花壇了結自己。”
足以可見,在當今社會中,有龐大數量的人正在因無為而煩惱,因平庸而慚愧,因未做到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滋生消極情緒,甚至輕生。
2
平庸,時常以貶義詞的形象出現。
打小,爸爸媽媽就喜歡唸叨:孩子快快長,以後考大學,賺大錢,買大房,當大英雄。光宗耀祖,光耀門楣,功成名就日,便是衣錦還鄉時。
老師問“你的夢想是什麼”,不會有人答“想做一個平凡人”。
我們要做科學家、宇航員,成為社會中流砥柱,爭當國之棟樑,就連高考作文題都是“拒絕平庸”——彷彿它是某種會腐蝕大腦的思想毒瘤。
影視劇裡的主角們,總是胸懷天下,歷經磨難終成大器。哪怕《無名之輩》裡的小毛賊,也時刻唸叨要“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你若出身富貴,便是“比你有錢的人還比你努力”;
你若出身貧窮,便是“多少名人草根逆襲”。
朱元璋開局一個破碗,最後登上帝位,你還有什麼理由甘於平凡?
好像整個社會都在逼你拼命,平庸約等於失敗、窩囊、廢物,不成功便成庸人。
3
可庸人有何不好?世界80%的人都平庸。
中華五千年曆史,不也就一個朱元璋?
絕大多數人都是差不多先生,做著差不多的工作,過著差不多的生活。
成年人要學會的第一件事,是接受平庸。丟掉自己是天選之子的幻想,承認自己是普通人的事實,從而調整心態,重新邁入現實社會。
成年人要學會的第二件事,是享受平庸。蜘蛛俠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反之,能力越小,責任越小。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不必獨自支撐整塊桌面。
疫情期間,科學家頂著巨大壓力緊急研發疫苗,平常人只需坐等疫苗問世分發。雖然有種躺贏的羞愧感,但這何嘗不是小人物的福利?上帝關上一扇門,必然會開啟一扇窗。
王先生此刻最需要的,不是鐵鍬埋自己,而是接受平庸。
《你好,李煥英》中,賈曉玲的媽媽說:我的女兒,健康快樂就好。
平凡人們,如果快樂很難,那我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