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殺父娶母的詳細過程
從前,有個國王生了一個兒子。這位小夥子是底比斯國王的兒子,生下來後,父母就去求神諭,問問這孩子的前程,結果神諭說:他長大後必會弒父娶母。
這個就相當於一個詛咒了,為了避免這個悲劇,國王就把這個孩子交給一個牧羊人,偷偷殺掉。歷史證明,如果不自己動手的,基本上最後都會悲劇,比如導致特洛伊戰爭的二王子帕里斯。牧羊人心軟,也不想親自動手,就扔野地裡去了,結果被鄰國國王的牧羊人撿著了,正好那個國王求子不得,於是把俄狄浦斯當成自己的兒子來養,養到了十八歲之後,俄狄浦斯去神廟求神諭問前程,結果祭司給了同樣的回答:弒父娶母。
悲催的俄狄浦斯也為了避免悲劇發生,決定離開自己父母,到別的國家去,結果半路遇到了不講理的車隊,起了衝突,居然失手打死了對方。估計你也猜到了這個不幸的路人就是他的生父,底比斯國王。當然他並不知道殺死他的竟然是自己的兒子。
而國王為什麼要出門呢?是因為著名的斯芬克斯,人臉鳥身,據說如果回答不上來她的問題,就吃掉路人。俄狄浦斯正被神諭困擾,心想要真實現弒父娶母的話,這也太可怕了,所以他這時有了求死之心。便去看看斯芬克斯到底搗什麼鬼,反正自己也不想活了,沒想到半路遇到自己的親兒子。
而斯芬克斯問了那個著名的問題:什麼動物早上四條腿走路,中午兩條腿走路,晚上三條腿走路。想不到最後竟然被俄狄浦斯悶出了答案,這不就是人嘛,出生的時候四條腿爬,長大兩條腿走,晚年拄柺杖。於是斯芬克斯鬱悶而死,而順理成章的,俄狄浦斯接替死去的國王成立底比斯的新國王,並且娶了老國王的妻子,生了四個孩子。
二、《俄狄浦斯》背後的命運悲劇作者透過這部悲劇,深深地洞察了人的兩重性:一方面人是有智慧的,另一方面他們又對命運、對自己行為所造成的最終結果一無所知。而這兩重性應用在俄狄浦斯的身上就成了一個具有雙重身份的人。他尊敬神,相信神諭,然而他越是想逃避神諭的結果,卻越是無意識地按照神諭去做。他是聰明的,他猜破了斯芬克司之謎,但,他究竟是誰?這個謎卻一時未能猜破。當他猜破了斯芬克司之謎,怪獸羞愧地跳崖自盡。當他猜破了自身之謎,他自己也不得不離鄉背井,到處流浪。
不得不說,這部戲劇的作者索福克勒斯既承認了“命運”的存在,又表達了人是難以把握命運的。另一方面他讚揚人對命運的反抗,而不是對命運俯首帖耳。這是索福克勒斯的智慧與力量所在。
而整個悲劇就是一個長長的疑問:人究竟是什麼?索福克勒斯在最後並沒有讓俄狄浦斯以自殺來結束這個疑問,而是讓他離鄉背井,繼續去尋找這個答案。俄狄浦斯的悲劇,完全是在一種自己無法預料和把握的情況下無意識犯下的。借用這個故事來對存在、對命運、對人本身提出詰問,雖然這一詰問沒有獲得明確的答案,但索福克勒斯卻給了這一詰問更未知的繼續,繼續人類強大力量的展現。
三、《俄狄浦斯》代表的現代意義巧的是,在看完《俄狄浦斯王》後不久,我欣賞到義大利導演帕索里尼改編的《俄狄浦斯王》電影。影片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導演將現代與古代穿插剪接,時空的轉換賦予了這個故事更多的現代意義。開篇以現代場景切入,屋內接生,母親將孩子放到一邊自顧自和女友們去玩耍,從嬰兒的視角里看到了母親遠去的背影,此時哀鳴般的琴音響起,似乎預示著嬰兒悲劇性的一生;接著軍官打扮的父親出場,毫無善意的目光與嬰兒長久對視,跳轉到白底黑字“是你先把她從我這裡偷走的,她,是我心愛的女人”;下一個鏡頭,夜晚父母把孩子單獨留在家裡出去聚會,睡意朦朧的孩子起身走到陽臺,看到了對面投射過來父母溫存的場景;凌晨,面無表情的父親起身走進嬰兒房,抓住了嬰兒的腳踝……倏忽間,鏡頭切換至寸草不生、荒涼寂寥的摩洛哥大沙漠,行走的歌隊,刺目的陽光,悲涼的氛圍貫穿全片。
電影最後,導演將自剜雙目的俄狄浦斯帶回現代,在如舊的笛音裡吹奏著人類慾望的輓歌。當他出現在工廠的場景裡時,只有冰涼的管道應對著前世的荒原。
導演的意圖是顯而易見的,俄狄浦斯的悲劇不僅會發生在過去,現在也會發生,將來乃至很久的以後都會發生。這不僅僅再是一個人的悲劇,也將有可能成為全人類的悲劇。就像影片最後出現的冰冷的工廠畫面,60年代的資本主義世界正處於急速發展的階段,資本主義的弊端,人與人之間利益的糾葛,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肆意破壞無不陷入了“俄狄浦斯”困境。
人們一手締造了現代文明,卻大肆破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直到自食惡果,甚至危害了子孫後代的生活。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就因為年輕時曾經劫走國王佩洛普斯的兒子克律西波斯,因此遭到詛咒,自己的親生兒子將會弒父娶母。有果必有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人類自己把自己引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卻讓命運背了惡名。如果當初拉伊俄斯沒有劫走克律西波斯,也許就不會造成現在的後果。可是命運不容許假設,也不會留給我們些許後悔的餘地。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正視命運,承擔自己的責任。
康德說,古希臘悲劇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它忠實地反映了生活中最陰暗的東西,同時又不讓人在最後感到沮喪壓抑。揹負著悲劇宿命的俄狄浦斯依然擁有著向命運抗爭的不屈精神,他的充滿生活激情、勇於正視命運的品格不會湮滅。我們也該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要讓 “俄狄浦斯”的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