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生只能學習一項辦公技能,我的選擇是PPT;如果在PPT的基礎上加上演講力,那就是完美。
2016年7月,百度前使用者體驗部總監劉超在參加2016年國際體驗設計大會時,因為PPT 太 Low,著裝不得體,被現場觀眾要求立即下場,場面一度失控。
最後劉超只能在尷尬的氛圍中,自言自語地演講了17分鐘。
三天後,劉超被百度正式除名。
而在3年後的2019年,同樣是7月,百度CEO李彥宏在2019年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被突然衝上臺的觀眾在頭部澆了一瓶礦泉水。
現場也一度面臨失控,而李彥宏用一句英文:What's your problem?(你怎麼回事?)再加一句自我調侃:“在前進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化解了現場尷尬的氣氛,同時也贏得了在場觀眾陣陣的掌聲和加油聲。
同樣是百度的高層,兩人都處於演講的尷尬境地,為什麼最後的結果卻是天差地別?
本人總結下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PPT,另一個就是PPT演講力。
我們在職場中難免會遇到向老闆或同事展示工作成果的機會,而每一次展示的場景都可能直接關係到我們職場的晉升,甚至整個職業生涯的高度。
製作PPT我們可以套用模板或請他人代勞,但運用PPT做演講卻是他人無法代替的事。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書《PPT的演講力》就是一本可以馬上運用並快速上手的PPT演講方面的工具書。
本書作者是Sophie 是一位經驗豐富的PPT演講力培訓講師,本書是作者6年裡在世界各地50多個城市近萬名學員培訓經驗的總結,Sophie的學員也遍佈騰訊、阿里等知名網際網路大廠。
在書中Sophie為我們整理了做好PPT演講五大因素,並透過這五個要素組成的大樹模型和大量的案例為我們詳細講解了PPT演講的全部套路。
而這五個要素,分別是:樹幹-主題、樹枝-邏輯、樹葉-講故事、果實-傳播影響力、樹根-自己的能量。
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為大家講講我對這本書的理解,它們分別是:明確主題,讓觀眾願意聽;邏輯清晰,讓觀眾聽得懂;講好故事,讓觀眾有收穫。
明確主題,讓觀眾願意聽
當你在接到PPT的演講任務時,是否在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應該要講什麼?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每一次PPT演講,都是為聽你演講的觀眾所服務的。
我們講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觀眾想聽什麼,我們應該把自己想講的東西與觀眾想聽的之間做一個取捨,找到一個平衡點。
就像文章開頭,百度劉超事件,最大的問題不是PPT太Low,而是劉超全程都在自嗨,完全沒有考慮到國際體驗設計大會這個場合,觀眾最想聽的是劉超對於使用者體驗設計的看法與思考。
只要明確我們演講的主題是觀眾想聽的,而且這個主題自己能講得好,那這次PPT的演講就已經成功了大半。
當我們明確演講的主題之後,接下來是支撐整個PPT演講主題的論點,也就是演講的邏輯。
邏輯清晰,讓觀眾聽得懂
演講的主題是我們演講的目標,而邏輯清晰的論點,就是幫助我們達成目標的路徑。
一棵大樹上有無數分叉的樹枝,在一場PPT演講中因為時間有限,我們不能完全講完自己所有的論點,只能選擇部分的論點用來支撐演講的主題。
而一棵PPT演講的大樹,我們只需要5加減2個樹枝就可以了,當然最好的結果是3個樹枝。
為什麼是3?
根據研究表明人腦的短時記憶廣度為7加減2,但隨著智慧裝置與資訊大爆炸,人腦的短時記憶水平在下降。
同時考慮到演講的時間問題,用5加減2個論點來支撐一場PPT演講是最合適的。
這樣我們不僅有充分的時間來準備我們的PPT演講,同時讓聽演講的觀眾也能快速吸收到我釋放的資訊。
一個觀眾願意聽的主題,加上邏輯清晰的論點支撐,能讓觀眾明白我們在講什麼,如果做到以上兩點,那就是一場合格的PPT演講。
但別忘記我們PPT演講的目標:展示自己,從而獲得老闆與同事的認可,走上人生的巔峰。
講好故事,讓觀眾有收穫
講故事是演講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同時喜歡聽故事也是人的天性。
如果你和一個孩子說不要吃太多的糖,不然牙齒會生蛀牙,相信90%的孩子不會聽從你的意見。
但如果我們和孩子講一個關於蛀牙的故事,同時再配上幾張蛀牙的圖片,100%的孩子都會在聽完我們的故事後,嚇得當天不敢吃糖。
我們喜歡聽故事,但是不喜歡聽道理,一個好的演講者都是講故事的高手。
用一個個故事去包裝我們的論點,把我們想講的內容用故事的方式去吸引觀眾聽下去,讓故事深深印刻在觀眾的腦海裡。
這才是一場成功的PPT演講,就算時間過去很久,別人記不得我們當時具體講了什麼,但一定會記得我們曾經講過的故事。
而在PPT演講中講好一個故事,我們可以運用書中作者給出的方法:HIT大法。
所謂HIT就是指:幽默感、畫面感和轉折。
讓故事在腦海裡有畫面感,會加深大腦影象的記憶能力,而一個有高潮和低谷的故事,會刺激大腦中多巴胺分泌,加速資訊的傳遞,加深人腦的記憶。
一個幽默的演講者會讓在場的觀眾印象深刻,就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不記得別人的名字,但一定會記得對方給自己留下的印象,當再次見到時,在腦海裡會自動貼上相應的標籤。
讓聽演講的觀眾對我們產生好的印象,那演講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最後就是在工作與生活中不斷強化這個印象,在未來某個時間有相應機會時第一個反應就是你,那我們走上職業的巔峰只是時間問題。
總結
在職場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層級制度,會用Word的行政比不上會用Excel的財務,而會Excel的財務比不上會做PPT的老闆助理,會做PPT的助理比不上會講PPT的老闆。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講得好永遠都比做得好成就更高。
不是因為講得好的人多有實力,而是講得好的人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實力。
在當今社會,有實力的人太多,但是會展示自己實力的人卻太少。
埋頭苦幹的老黃牛最後只能累死在田野裡,而那些能講會道的“老鼠”卻可以透過站在牛頭上展示自己,收穫勝利的果實。
把握好每一次PPT的演講,就是一次次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就是在不斷地給自己的價值升級的機會。
希望你在看完這本《PPT演講力》之後,在每個需要演講的重要時刻,因為表達正確而一飛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