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規律,為了讓逝者有一個安息之所,人們會找一塊地給逝者進行土葬,這種習慣流傳了幾千年。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土地面積顯得越來越緊張。而土葬這種方式將導致國土資源浪費,所以國家提倡人們將逝者火化以後再下葬。大家在影視劇中得知骨灰是人經焚燒後骨骼化成的灰。但真的都是灰狀嗎?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火葬爐的構造,它現在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天然氣和煤氣,以減少對環境的汙染。一般火葬爐的溫度最高可以達到1000攝氏度,在這樣的高溫下,遺體的毛髮,面板,肌肉,脂肪等有機物都會被燃燒殆盡。可是像人體堅硬的骨骼,即使在這麼高的溫度下,也不可能被燒成灰燼。
有的人可能好奇骨灰的顏色,我也幫大家查了相關資料,骨灰的顏色其實跟人生前的身體狀況有關係。如果是不經常打針吃藥,也沒做過化療的人,一般是白色的;如果是經常打針吃藥,做過化療就會發黑。大部分都是灰白色的顆粒物。因為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在自然中確實呈灰白色。
再有就是一些小點的骨塊才會被燒成灰,剩餘一些像盆骨頭折淚比較大的骨頭子是會被敲碎了以後放進骨灰盒中的,但是在放置骨灰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遺漏,這些被遺漏下來的骨灰就會被當做垃圾處理掉。
有人建議在火化時儘量選擇最後一個火化爐,這種揀灰爐的溫度較高,火化也要快一些。在火化後工作人員會當著家屬面將骨灰收集起來,一般的火化爐的燃燒速度要慢一些,遇到忙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裝錯的情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