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女裝原型分類

按部位分:可分為衣身原型、袖身原型和裙裝原型;

按衣身的立體構成形態分:可分為箱形原型、梯形原型。此分類是原型的本質分類。

(二)衣身前後浮餘量

1.浮餘量的概念

衣身前後浮餘量是指衣身複合在人體或人臺上,將衣身縱向前中心線、後中心線及緯向胸圍線、腰圍線分別與人體或人臺的標誌線複合一致後,前衣身在 BL以上(肩縫、袖窿處)出現的多餘量稱前浮餘量,亦稱胸凸量(從人體的角度);後衣身在背寬線以上(肩寬、袖窿處)出現的多餘量稱後浮餘量,亦稱背凸量(從人體的角度)(圖3-1) 。

圖 3-1 衣身前後浮餘量

2.前浮餘量消除方法

前浮餘量的消除

3.後浮餘量消除方法

消除方法亦可分省道和下放兩種形式,但一般採用肩背省的結構形式或肩縫縫縮的工藝形式進行消除。(圖3-4)

圖3-4 後浮餘量肩省的形式消除

(三)衣身原型的分類和構成

根據衣身浮餘量消除方法的不同,衣身原型可分為下列兩種型別:

1.箱形原型 將前後衣身的標誌線與人臺的標誌線對合一致後,把前衣身BL以上的浮餘量捋至袖窿處收去,形成袖窿省,後衣身浮起餘量捋至肩縫處形成後肩省,形成的原型立體構成圖如圖3-5(a)所示,展開後形成的原型紙樣如圖3-5(b)所示。

東華原型、日本文化式(第七版)原型皆屬此種原型。

歐美原型是在箱形原型的基礎上進行收腰(圖3-6)。

圖3-5(a) 衣身箱形原型

圖3-5(b)箱形原型展開圖

圖3-6 歐美原型立體造型

2.梯形原型 將前後衣身的標誌線與人臺的標誌線對合一致,把前衣身BL以上的浮餘量全部向下捋向袖窿以下部位,使之與BL以下的腰部浮起餘量合成一體,後衣身浮餘量用肩背省的方法消除,這樣形成的梯形原型立體造型圖,如圖3-7所示。日本的文化式(第六版)原型屬此類原型。

圖3-7 梯形原型立體造型

(四)衣身原型的組合型別

圖3-8(a) 衣身原型的組合型別

(五)原型與人體的關係

1.衣身原型胸圍與人體胸圍的關係(圖3-9)

衣身原型胸圍是在人體淨胸圍的基礎上加松量構成,松量主要在前後兩部分:前部松量在BP至前腋點之間;後部松量在後腋點周圍。

圖3-9 衣身原型胸圍與人體淨胸圍的關係

2.衣身原型腰節長與人體腰節長:原型的前後腰節長分別與人體計測得到的實際前後腰長相同。

3.衣身原型領窩與人體頸根圍:從圖3-5原型立體構成圖中可以看出,原型領窩對應於人體頸根圍,即從BNP~SNP~FNP形成的原型領窩,形狀和數量都對應於人體上的頸根圍。

4.衣身原型袖窿深與人體腋深:原型袖窿深應比人體腋深的位置稍低,即必須有基本的間隙量,大小一般為2cm左右,或將袖窿深定在胸圍線上。

5.衣身原型的前胸、後背寬與人體的前胸、後背寬:原型的前胸寬、後背寬分別與人體的前胸寬、後背寬相等。

6.衣身原型肩斜角與人體肩斜角:原型前後肩斜角是在人體計測得到的肩斜角的基礎上進行修正的結果,女裝原型前肩斜角為22º,後肩斜角為17º。

7.袖原型袖山、袖身與人體手臂:袖山、袖身的形狀和加放量的設計都是在手臂靜止狀態或上舉45°的狀態之間,這樣原型袖更具變化的機動性和最大的適應性。

8.裙裝原型的腰臀圍與人體腰臀圍:裙裝原型腰圍比人體淨腰圍多2cm左右的松量,裙裝原型臀圍比人體淨臀圍多4cm左右的松量(人體基本活動時的最小松量為4cm)。

(六)主要衣身原型

1.中國箱形原型——東華原型(圖3-10)

圖3-10 東華原型

2.箱式原型——日本文化式(第七版)原型(圖3-11)

圖3-11 日本文化式原型

3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這一季的創造營,pick米卡,沖沖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