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紹了常見調漂的五種方法,本篇內容是這個專題的最後一篇。調漂的方法可以不同,因為我們釣的目標魚不同,釣法不同,追求的狀態不同,但是要確保精準,要求都是一致的。調漂建議還是儘量追求精準一些,這對於釣魚來說是絕對有利的。哪些因素會影響調漂的準確度呢?
一、半水深度
調漂都是在半水狀態下進行的,所以調漂的第一步都是粗找底,確定好水深之後再來確定調漂的深度,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半水深度。半水深度接近實際水深,那調漂就是比較準確的。而其中的原因就是水線是有重量的,浮漂的漂尾並沒有多大的浮力。調漂是重力和浮漂的平衡,水線短浮漂受到的拉力小,水線長浮漂受到的拉力大。當你在1米深度調漂之後,把釣組放在3米深度再看,你就會發現目數變少了,這就是導致調漂不準的第一個因素。結果就是你以為你是調四釣二,其實你在調二釣二,甚至釣一釣二,你以為的狀態,不是你真實的狀態。
二、風線重量
跟水線對應的就是風線,風線也是有重量的。但是魚線還是比較特殊的,比重跟水好像比較接近,壓入水中之後不上浮,不壓入水中的話會浮漂水面。所以調漂中就有一個問題,假設你調漂時沒有壓風線,風線是浮在水面的,調整好浮漂之後,把風線壓下去再看看調目就有變化了,這時候浮漂目數就會增加。從浮漂的角度來說,風線入水之後浮漂受到的拉力變大。所以調漂時要注意,調的時候不壓風線,釣的時候也不壓。但是比較建議壓風線,因為提竿的時候動作傳遞沒那麼快,不中魚也不止魚釣組打在魚竿上。
三、精確找底
找底講究的是使用餌料找底,而不是使用重物。在調漂的方法中多次介紹,調漂是需要考慮餌重的,找底自然要使用實際垂釣的餌料,不然就可能不精準甚至是找不到底。比如說我們調四釣二,為了方便使用重物找底,找底之後調整到2目,然後更換成餌料開始垂釣。餌料的重量跟重物如果有較大的差距,會導致浮漂非常不準確。比如說你重物找底之後掛蚯蚓,蚯蚓太輕,釣2目本身就不存在,所以魚鉤都是不到底的。用重物找底可以,但是一定要用餌料精確的修正才行。
四、釣組吃水
最後就是關於釣組的吃水問題,不管是魚線還是浮漂,都是會出現吃水的現象的。吃水就是吸水的意思,結果就是當釣組自身變重。但是浮漂的浮力並沒有變大,這就會出現釣目變低的情況。在實際垂釣中,經常會出現釣目越來越低,最後看不到的情況,這都是釣組吸水導致的結果。所以在調漂之前,不少釣友會把釣組在粗找底的情況下泡一會,趁著這個時間先開餌、把配窩料等等,然後才開始調漂,不過釣組吃水是個緩慢的過程。出現了吃水現象,在半水狀態下修剪鉛皮到最初的調目,正常釣就可以了,釣組吃飽了水就不會再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