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阿萊韋伯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2016年,她創立了一家名為“Drybar”的美髮沙龍,Drybar雖然名為美髮沙龍,但他們既不剪髮,也不染髮美甲,他們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為顧客吹頭髮。許多人覺得阿萊韋伯的生意太過單調,賺不了大錢,不過她有自己的經營理念:“無論街上開設多少家咖啡館,星巴克仍然是星巴克,並且他們只賣咖啡。”阿萊韋伯要把自己的Drybar打造成美髮界的星巴克。

在Drybar店裡,消費者除了感受吹髮帶來的輕鬆愉悅外,最主要的是,還能夠體驗一把當電影主角的美妙感覺,這種感覺完全不是45美元(Drybar的消費價格)能夠換來的。

Drybar為顧客服務時,通常是兩名店員同時上陣,一名店員負責給顧客吹頭髮,另一名店員則肩扛攝像機進行全程拍攝。他們拍攝的這種微電影和製作一部真正的電影非常相似,是一項參與度極高、技術要求相當複雜的服務,比如連貫性、選角、燈光等元素,都必須保持精緻和完美。否則,拍攝出來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為了追求影像的完美,阿萊韋伯想盡辦法。在處理吹風機的噪聲方面,Drybar通過幾十次實驗,最終找到一種降低聲音的方法,使它們不再像剪草機一樣隆隆作響,以致蓋過其他活動的聲音。購買一款椅子之前,Drybar會對十幾種不同的材料進行測試,以便讓顧客坐起來更像女明星。“Drybar出售的是一種感覺和體驗,45分鐘時間裡,你獲得了放鬆和寵愛,喝著薰衣草茶,沉浸在最新言情電影或是名流雜誌中,還有專業人員為你清洗梳理頭髮。”Drybar的聯合創始人、阿萊韋伯的哥哥說。當初他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妹妹創業的人,現在卻將全部的心思用在如何提高業務水平上。拍攝工作完成後,店員會在第一時間將燒錄好的光碟送到顧客手中,這項服務的費用是令人驚訝的0美元。

比起傳統髮廊,Drybar更像一個社交中心,它傳遞著這樣一個資訊:讓你的外表變得更加性感迷人,這不僅是一種社交性的日常工作,也是你每天必須要做的功課。這一點,跟時裝模特走紅毯的體驗有些類似。總之,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把你打扮得越美麗越出眾越好。現在,Drybar以令人震驚的速度改變著美髮行業。一般美髮店的淨利潤通常在11%左右,而Drybar的淨利潤介於20%至45%之間。他們的營收從2016年的300萬美元猛增到今天的1.5億美元。

如今在美國,說到吹頭髮,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Drybar,女人們越來越願意為這個看似簡單的服務買單,因為它能給她們帶來更多的自信和魅力。

本文作者 | 姚秦川

7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貨拉拉女孩跳窗身亡,真正的罪魁禍首,其實不是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