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春天,總是有探索不完的樂趣,白雪消融,春暖花開,脫去厚重的外套,日子開始變得輕盈而豐富,這個季節,最適合到戶外去,感受多姿多彩的花樣生活。

說起春日花樣,桂林這座南方小城,可以變著花樣地玩耍~

01融進田園畫卷中

/秀氣的小山包/

一提起山峰,我們印象當中都是,磅礴大氣,氣勢恢宏,什麼“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會之類的形容詞。

如果說別的山峰是爽朗大氣的硬漢,那麼桂林的山,就像是可愛的小學生。

沒有直指天際的鋒利,沒有令人震撼的氣勢,它就是一個個的小山包,沒有攻擊性,沒有侵略感,頂著圓圓腦袋,在那裡排排站。

春天約上幾個好友,輕鬆地爬上小山,看萬卷山河,感受宇宙蒼茫

如果遇上清晨的雲霧和日出,這些小山包,也綻放出盛大的光芒,沒有平直的天際線,每一座山,都自成一派。

/曲線美/

我們對曲線,一向非常著迷。

古人讚美字寫得好,用的詞語是“行雲流水”;在描述女子體態的時候,用的是婀娜多姿;數學上最完美的線條,是最簡單也最複雜的曲線圓。

龍脊梯田,被稱為“地球上最美的曲線”,如果說要尋找造物主給我們留下曲線的秘密,那麼來龍脊梯田,或許能有所收穫。

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設計了北京的銀河SOHO,這座超級現代化的城市地標,其設計靈感,便是龍脊梯田。

古老、自然的龍脊梯田,為現代、文明的建築提供靈感,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光影美/

春季春耕,漫山遍野的梯田灌滿了水,陽光投射在上面,明亮得像是上帝抖落下來的塊塊碎鏡,鑲嵌在磅礴如盤龍之脊的山上,將壯美又柔謐的光暈映照在六合四野。

梯田如鏈似帶,將一座座山峰環繞成一隻只巨大的螺螄,有的像巨扇一樣半摺半開,斜疊成一個個狹長的扇;有的則像天鏡被分割,然後有層次地鑲嵌成多種圖形的碎塊。

天氣晴朗的時候,水面平靜,倒影著陽光,水田是一片金黃,微風拂過,水波粼粼,光影交錯,如夢如幻。

和諧寧靜的梯田風光、與世不爭的人居生態環境,在這裡,可以遠離喧囂的都市,釋放壓力、親近自然,真正融入到“田園牧歌”般的生活當中 。

02住進山水倒影裡

如果說小山包是桂林的特色,那麼灕江水,便是桂林的靈魂,來桂林不遊灕江,便等於白來。

山水畫卷,並非無故得名,只有親自走在這畫卷之中,才能感受到我們常常所說的“江山如畫”。

乘著遊船,進入20元人民幣的取景地,兩岸青山連綿起伏,翠竹環繞,連同這藍天白雲,倒影在清澈的灕江水中,虛虛實實,不知是山在水中,還是水在山中。

灕江上,還保留著傳統的鸕鷀捕魚,老漁翁,帶著兩隻鸕鷀,乘著小小的竹筏。

傍晚時刻,夕陽西下,映照在江面上,落霞漫天,漁翁悠然自得,宛如一幅原始的漁舟唱晚圖。

除了灕江之外,遇龍河漂流,也是充滿樂趣。

遇龍河被稱之為小灕江,常年水質清澈,水流緩緩,有28道堰壩,景點百餘處,整個遇龍河景區,沒有任何現代化建築,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跡,一切都是那麼原始、自然、古樸、純淨。

在遇龍河上,撐一支小小的竹筏,遊走於這片山水之間,盡情享受大自然賜予我們這清新的空氣,與美好的湖光山色。

偶遇一座百年的石板橋,在山水的風光中,更平添一絲古韻。

03犒勞味蕾的小確幸

對桂林而言,山水是它的主旋律,可它卻遠遠不只有山水,在山水之外,更有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桂林,要吃就吃當地特產的美食。

/ 桂林米粉 /

桂林米粉,很多人會把她和螺螄粉弄混,但其實,要論出名早,桂林米粉可是早就紅遍大江南北。

然而,外地的桂林米粉,走出去之後,總是少了那麼點味道,只有在當地嗦現煮現熬的米粉,才算正宗。

經典的桂林米粉,不是湯粉,而是靠滷水調味的幹拌粉,味道的好壞,取決於滷水的配製,而每一家店,對於滷水都有不一樣的秘方,這是桂林人心照不宣的小秘密,也是桂林米粉的精華所在。

/啤酒魚/

啤酒灕江魚是來桂林必嘗的一道美食

選用陽朔灕江裡鮮活的大鯉魚,現點現殺。

先用桂北山區出產的生茶油烹炸,後放入桂林產的上等啤酒紅燜,啤酒去除了了魚的腥氣,又添加了獨特的啤酒香。

加入番茄、青椒等配料,紅綠相間,色澤誘人,味道酸中帶一點鹹鮮,讓人胃口大開,一下能吃三碗飯~

/十八釀/

如果想要一次性吃到超多口味的美食,桂林18釀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所謂釀菜,就是將各種調料加入到肉餡裡,填入不同蔬菜或殼類做成的“外衣”中,或蒸,或燜,熟而成“釀”。

具體而言,有這些樣式:

田螺釀、豆腐釀、柚皮釀、竹筍釀、香菌釀、蘑菇釀、南瓜花釀、蛋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釀、冬瓜釀、香芋釀、老蒜釀、蕃茄釀、豆芽釀、油豆腐釀、菜包釀。

一次嚐遍這麼多口味,可以說是懶人吃貨必備的美食啦~

喀斯特地貌的小山包,可可愛愛;龍脊的梯田,啟發了現代建築;灕江水充滿著詩情畫意;走街串巷的小吃,引得人直流口水。

桂林這座小城,三月溫暖宜人,正是最舒服的時候,早春時節,拿起揹包,走進這山水畫卷,沉浸在桂林的春日花樣生活中吧!

12
最新評論
  • 美國"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背後的故事與挑戰
  • 心疼戴著面具、活得最累:遊走在“實像”和“虛像”之間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