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某平臺上更新了26萬文字,報告顯示我打敗了100%的人,也就是寫字總數排名第一。那麼我得到了什麼呢?
確實,我也只是在數量上“取勝”而已,跟朋友們所言的“名利雙收”,基本上都不沾邊。甚至有些單篇的閱讀量,只有少得可憐的幾十而已,有點像自娛自樂。
有朋友還搜到了我的賬號瀏覽了文章,給出了一些建議。有的說,“原來你寫的都是雞湯呀!”、“寫的東西其實還可以,但是篇幅太長了,現在還有誰看那麼長的文章!”
當然,也有很正面的鼓勵,“其實一切都還OK,慢慢來,你現在缺的只是流量而已……”
相信每個寫作的人,都懷揣著一個夢想,當然我也有。對於大家所說的閱讀量、流量甚至於成名成家,之前我也挺在意的。每每更新一篇文章就會不斷地檢視閱讀量,刷到手痠,看到眼花。甚至不惜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各種群跟大家互讀互贊。
但是我這人比較內向,不太善於主動搭訕,對於別人的熱情,也不太懂得迴應。再加上這樣的互動,雖有點效果,但浪費了很多本該專注於寫作的時間。所以到後來,我就有點不管不顧了,竟然也養成了“只管耕作,不管收穫。”的境界了。
其實很多知名的作者,都有過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的糾結和迷惘。著名青年作家盧思浩在文章裡說過,他每天筆耕不輟,但剛開始基本沒人看。甚至出版了第一本書,根本就沒有什麼人買。現在他可是炙手可熱的青年作家,已出版了多部書籍,本本都成為暢銷書。
還有我很喜歡的一位作者九邊,他也介紹說,剛開始自己做什麼都力求速成,寫了幾天微博發現沒人關注,就不想再寫了。後來他看到一名很厲害的作者的創作心得,別人問他怎樣才能當作家,他說多寫文章。別人問寫多少才算多寫,他說先寫一百萬字看看。
於是九邊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寫文章的目標只是增加粉絲量,那就偏離了創作的初心,我們是要把自己知道的分享出來,和大家一起進步。首先自己要不斷地提高認知水平,順便提高使用者群,不能忽略量的積累,不能迷失於各種“套路”、“攻略”,持續不斷提供高價值的內容。
矽谷王川曾經說過:所有的我們以為的質量問題,大多本質是數量問題,因為數量不夠,差幾個數量級而已。數量就是最重要的質量,大部分質量問題,在微觀上看,就是某個地方數量不夠。
所以,我每年寫26萬字,根本算不上什麼,排名第一也不咋樣,證明自己還是寫得不夠多。但要說自己一無是處,那也不合適。畢竟自己“無日不書,無日不寫”地堅持了那麼多年,還是有所收穫的。
我原本是學技術出身的理科生,文字並不是自己的專長,但是陰差陽錯進入了媒體行業。剛開始撰寫的稿件屢屢被斃,於是我便模仿身邊的前輩,刻意練習,不斷進步,幾年以後竟然以文字功夫獲得認可,以最年輕的身份任職中層,帶領一個最熱門的團隊。
幾年來,也多次受邀為國企、大學、示範高中、行政事業單位、公司等撰寫20多部宣傳片、專題片解說詞。當然,這也算不了什麼。但是,哪怕每天進步一點點,那也是進步。
其實那些大咖大牛,都是從一點點進步開始的,現實中並沒有那麼多的天賦和運氣。只是,我們都總是習慣於關注到別人成功的耀眼時刻,而忽略了別人背後漫長的默默耕耘和屢敗屢戰的決心恆心。
我們還是理性一點去看待成功,多一點去了解別人背後的努力,而相信別人所謂的成功,只不過是付出足夠的汗水和淚水後的水到渠成,是雨過天晴後的絢麗彩虹,這樣子對我們的成長才有真正的參考價值。
板凳要坐十年冷,話語不說半句空。遠離喧囂,敬謝浮名,認認真真做事,紮紮實實地積累與突破,這樣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穩、走得遠。過於浮躁,急功近利,往往適得其反,勞而無功。
一年寫了26萬字,我得到了什麼?現在我還不能確切地給出答案,因為我寫得還不夠多,還不夠好,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但是我會一直堅持寫下去,我相信時間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