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敏感的醫患關係,複雜的醫療環境,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2020及2021年,重重壓力,可能有些許的醫學畢業生被嚇退,選擇了其他的行;然而在大部分的醫生或者準醫生的選擇,仍然是愈挫愈勇、負重前行!!
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需要幾年?網上經常有新聞報道,某個醫生手術切口換個藥、拆個線收了幾十塊錢,夜間急診掛號費十幾元等針對醫生不好的言論,甚至有個報道說是某醫院口腔科大夫,熱心的他幫一名女患者取出了之前兩家都不能取出的魚刺,患者魚刺取出後非常感謝該醫生,本來高興的事,可是第二天這名醫生卻被該患者投訴了,原因是收取的費用不合理。可是在患者曬出了他的收費條的時候顯示是急診掛號費10餘元,咽喉異物取出費用20餘元。對此我真的想問該患者,你平時理個髮都不止這個錢吧?為何對於救命的幾十塊錢卻看得比自己命還重要,不得不感慨自己作為醫生,真是悲哀。
那麼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究竟需要幾年呢?在現在的醫療體系和政策下,成為一名醫生有以下幾種形式:①四線、五線城市;五年制本科:在畢業參加工作一年後可以考取執業醫師證書,當然不是所有的醫師都可以一次透過考試的,也有多年未能取得執業醫師證書的。我們暫以最好的一年就能透過執業醫師考試為例,參加工作後的第二年才能拿到執業證書,這就成為了準醫生。但是,根據目前的醫療政策,還需要三年的規範化培訓,然後再經過崗前培訓,過關後才能真正地成為一名醫生,這前前後後差不多就將近十年了。十年的時間,別的專業的人早就可以自己養家餬口了,而作為醫學生的我還在啃老。②如果你想在三線或二線城市工作,那至少得是碩士畢業的,那時間就是:五年制本科+專碩三年+專博三年;再加上工作後多數醫院要求轉崗一年才能定科,前後十二三年就出去了。③如果你是想在一線城市工作的話,就是五年制本科+專碩三年+專博三年+規培三年+專培二至四年,大概在十六至十八年;等你真正的成為醫生的時候,你已經四十多歲了,別人家娃的打醬油了,你才剛剛步入工作!並且,作為一名合格且不被時代摒棄的醫生,他整個執業生涯都是在學習中,除了必須經歷的職稱晉升外,新技術、新手術的開展,每一項都離不開學習,醫生就是“學習一生”。
所以,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是需要至少八年的時間的。別人在找工作,你在上學或者實習;別人在努力升職加薪,你在找工作;而等你在努力升值的時候,人家已經開始第二次的升職甚至養老了,而你工資剛剛滿足溫飽,你說醫生的壓力大不大,而還有些人在糾結去醫院得先掛號,還沒有看病就得先花錢。而到自助飯店吃飯,還沒有吃飯就先買票,也沒有見他們說過飯店不好,還屁顛屁顛地泡去吃飯。
當然,在我看來,醫生都是極具有上進心及醫德仁心的,能夠默默奉獻自己的整個執業生涯,即使有的時候面對病人無理的投訴,大都也會一笑而過,不將自己的情緒帶入下一位患者的診療中,即使再苦、再累、再怎麼不被理解,當看到自己的患者痊癒出院的那一刻,巨大的滿足及驕傲感會讓他們能量充滿,繼續奮鬥。醫生的辛苦,對於社會來說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價值,所以,醫生們,繼續努力加油,在從醫的道路上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