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

把我看的十分迷茫,一個是我不知道這是啥意思。

還有一個是因為我配合警方做過東南亞殺豬盤的反詐專案,我記得緬北是很爛的地方,這一兩年這地方難道得到了大發展?

出於嚴謹,我用了二十分鐘的時間去調查了一下這個梗的來龍去脈。

等我大概搞清楚這個梗是怎麼回事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原本就偏頭痛的大腦陷入了一種玄之又玄的境界,所謂痛到極致就是快樂,那一刻我真的感覺自己痛出了快感。

任何梗的傳播,多少有點文化認同和智商線上在裡面,但是這個梗,,,,,,挺迷的。

這句話的出處是一本小說,而且也不是什麼情節正常的小說,男主角從人販子手裡救了十五歲的女主角,然後因為女主角不聽話就乾脆果斷的把她強X了,還八天八夜!然後女主角因為男主“對她好”反過來愛上了這個強姦犯。

這種古早霸總文的降智本來就已經讓人頭大,更讓人頭大的是,即使在這麼降智的小說原作裡,緬甸北部也不是什麼好地方,男主角說這句話要表達的核心內容是:

“你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大小姐來見識見識我們這些蛆是怎麼活著的呀!”

念著念著後面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個梗的出處,地理常識又不好,硬是把這句話理解成了介紹自己的家鄉,然後就開始令人崩潰的群魔亂舞,到最後直接把緬甸北部當成人文聖地人間天堂來介紹。

緬甸北部是個什麼地方?

毒販橫行,騙子遍地,治安混亂,說一句人間地獄一點也不為過,根本和美好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緬甸北部騷,去了死的早。

2

這事情又我想起當初也是刷屏一時的“武當王也參見老天師”。

這話的原文是漫畫《一人之下》裡“王也”這個角色出場時的一句臺詞,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一定要說就是,這是這角色難得的比較正經的時刻。

結果因為那段時間《一人之下》動畫版裡王也剛剛登場,抖快上出現了大量模仿這句臺詞的影片,不管什麼妖魔鬼怪都要來參見老天師,甚至這些人根本不屑瞭解“王也”是誰,傳著傳著,一部分人的嘴裡“王也”直接被當成“王爺”,一群風格奇怪的人對著鏡頭用各種稀奇古怪的方式在喊著“武當王爺參見老天師”,那個場面極其無厘頭。

至於原作裡這話到底是什麼,王也是誰,《一人之下》是什麼,其實很多人也不知道,反正造作就完了,復讀一句話就有流量,誰管你這話是哪來的?

這種不知道從哪裡扒來一句看起來好像很酷的話,然後用裝X的預期反覆唸的小影片已經成了一種型別,是變裝類影片的常見配菜。

一個平臺有一個平臺的風格,雖然我的智力不太能理解這種影片存在的意義,但大家喜歡看,你去做,這沒什麼問題,簡單的供需嘛,但是玩梗之前能不能先稍微花那麼幾分鐘去搞清楚梗到底是什麼意思?

主要是多少得有點風險意識吧。

最讓人無語的是,隨著緬甸北部的梗流行起來,那部八年前的魔幻霸總文被人挖了出來,竟然硬是圈了一波粉絲,開始有人為男主的強姦犯行為辯解,開始比誰更還原男主角,要從這個奧利給裡面找糖吃。

哎,都怪最近男團選秀確實不太給力。

玩流行梗甚至造流行梗都是很正常的事,但很多老梗在流量傳播過程中遭到了重新定義,變成了傳播者自己理解歪了而創造了一個新梗。

這就是所謂的梗變味。

梗變味這個事兒其實也沒啥,畢竟梗這東西就是要大家玩兒才有意思。

主要是有些東西,確實不太適合亂刷。

3

一般情況下,梗本身是一個身份認同的工具,當我們玩梗的時候,其實玩的是背後一長串資訊鏈。

我說出這個梗,你能get到,能聽得明白,那我們就是自己人了。

當我們說“我一時興起就會被揍一頓”的時候,首先要知道《火影忍者》這個作品,還要知道佐助的口頭禪是“一時興起”,再要知道佐助的日常就是裝完逼被揍,這個梗才能建立起來。

當我們說到“去爬山”的時候,聽的人最起碼要對《隱秘的角落》的關鍵劇情有一定認知才能明白“爬山”和“殺意”之間的聯絡。

之前在一些跨國遊戲中,國內玩家為了防止內奸混入,就會用一些梗來當成辨別身份的道具,比如問“二營長拖上來的是什麼炮”,可以精準鑑別打入我軍內部的特務。

“宮廷玉液酒”抓出“中國北方人”,也是梗文化立功的案例。

現在不用解釋這句話,也是因為這句話背後包含了“網特假裝大陸人”、“網遊用老小品測試”、“網特沒看過國內小品暴露”這一連串的資訊。

哪怕是那些大範圍流行的爆款梗也是大量資訊的延伸。

當我們在說“兩開花”,說“不講武德”的時候,隱含的判斷是你首先知道那兩位大師原本的言論,因為那些言論原本就很反智很滑稽,我模仿他們說出這話才會很好笑。

梗是一種現代的成語,是典故。

如果對方根本不知道原本說這話的人是誰,幹了什麼,是怎麼死撐著說出一些奇怪的話又是怎麼被打臉的,這些所謂的梗就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尤其是有一些複合梗,是資訊的反覆疊加,沒有完整的積累根本不知道這個梗在說什麼。

比如說“車輪覆吾面,甚痛”這一句話,追究根源是“老司機帶帶我”那首神曲,從這句神曲引申出“老司機開車”這個梗,然後引申出放我下去這不是去幼兒園的車,這車轉彎太突然了等一系列和開車有關的梗,再延伸出“車開得太快輪子都飛臉上了”,最後才能推到“車輪覆吾面,甚痛”。

“桃飽網大會員”是“你在想屁吃”到“你在想peach”再到“你想吃桃子了”的延伸。

而錯梗,是最尷尬的。

4

很多人疑惑為什麼現在的小品不好看,因為現在的小品本質上就是在偷懶。

老小品造梗,造的是一連串搞笑的資訊,最後製造的那句流行語,比如“拉磚的拖拉機”、“忽悠,接著忽悠”本身並沒有那麼搞笑,是這一句話讓人聯想起整個小品鋪墊的所有笑點,才會發出笑聲。

而現在的小品並沒有製造搞笑資訊,相反,他們透過瘋狂玩網路梗來“借資訊”,透過引發觀眾在私下裡積累的資訊量來掩蓋自己資訊不足的缺點。

更坑的是,他們自己根本就理解不了這些梗,用出來一片混亂,不合時宜,最後從玩梗變成了尬梗,甚至乾脆自己變成梗。

梗和資訊的關係一錯,就會變得尷尬,因為這就等於明著告訴你我和你不是一夥的,然後又跑出來假裝我和你很親近。

典型就是“打工人”這個詞特別火的時候,全網都在試圖蹭熱點,不管是什麼凡爾賽都出來自稱打工人,某車企也跳出來想蹭個熱點,結果因為對“打工人”這個流行語背後的邏輯和資訊完全沒有認知,一句話就戳了馬蜂窩,成為當時大眾對打工人泛化不滿的發洩口,順利被衝到刪帖。

還有某超市把女生小圈子裡開玩笑自嘲時說“XL=稀爛”的梗堂而皇之的寫在了尺碼建議表上,試圖假裝圈裡人,也成功惹怒了女性群體,最後被逼道歉。

你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流行語背後的邏輯鏈條,不知道在玩這些梗的人被戳中的共鳴點是什麼,只是在那裡什麼火復讀什麼,甚至剛好站在了對方要嘲諷的那個位置,活該最後被衝爛。

很多人以為一個梗的流行是因為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錯了,這其實是大家在對暗號。

還有二次元手遊崛起後,不少遊戲公司想要吃二次元的這口飯,開始強行和二次元扯上關係,瘋狂的想要讓自己的目標群體感覺“親近”,但那些東西丟出來,反而更加顯示出他們和二次元受眾的脾胃不和。

梗是圈子文化的衍生品,透過梗包含的資訊量來識別同類,所以相當多想要撈錢的人認為自己只要跟著玩玩梗就能被對方當成同類了,但是當他們對梗背後的資訊一無所知的時候,這些梗恰恰就成了暴露他們不是自己人的證據。

越裝,越容易被玩兒出翔。

5

梗文化這些年發展的非常出格,以至於出現了不分場合不分內容只知道玩梗的人。

而尬梗最讓人討厭的地方就在於,很多人對梗背後的資訊一無所知,只知道傳播梗表面上的內容。

傳播久了他們完全遺忘梗的本來含義,而是將所有人都一起刷同樣的內容當成一個儀式在執行。

更有甚者會望文生義,自己去解讀這個梗,把梗的含義扭曲掉。

一個梗原本藏在第二層第三層的高階資訊被傳播磨掉,但梗本身所擁有的那些因為出身小圈子而並不適合大範圍傳播的內容卻留了下來,就會變成一種社交網路上的資訊毒瘤。

一種精神汙染模因。

就像是短影片上這些念臺詞的播主因為不願意去研究資訊,把這樣一個介紹自己家鄉黑暗的臺詞當成介紹自己家鄉山清水秀的旅遊安利念出來一樣,資訊丟失最後一切都變得滑稽。

還有因為看抽象文化和陰陽怪氣看多了,跑到工作群、班級群裡去發“就這?”“NMSL”的人,就是這種梗文化的受害者。

不管企業也好,個人也好,都應該記住“圈子不同,不要強融”這個基本原則,如果你真的就是想要恰這口飯,就是想要讓別人把你當成自己人,最起碼,先去搞清楚你到底在說什麼鬼。

搜尋引擎明明越來越發達,人們做出的操作卻越來越玄幻。

從這個角度看,世界果然逐漸魔幻。

3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沉痛悼念CSP先驅Valeriano Ruiz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