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5歲女高中生殺害母親藏屍,事情的起因是“她不想上學,但是其母親希望她繼續上學,於是兩人產生了矛盾”。再仔細一看,“父親在外地打工,她跟母親一起生活”。殺人後還謊稱“母親跟人跑了”。

母子本應是世上最親的血緣關係,反而成了仇人。

做父母都成了件高風險的事。

聽到這種違揹人性的新聞,不禁讓我們思考:

孩子殺母的動機是什麼?

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最終走上這條不歸路?

拋開社會環境、骨子裡的基因、父親缺席等因素,多少也跟母親教育方式有關。

我曾經看到一句話: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但是會放棄愛自己”

他會記得你的好,漸漸不愛自己,這種孩子一般都很善良。

《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哪怕知道母親偏心,原生家庭就是個無底洞,也企圖透過不斷的付出得到父母的認可。

但是另一類孩子,情緒可能是外放型的,父母積壓給他們的壓力越多,最後就會反噬,很容易做出極端的事情:

傷害自己的就是跳樓自殺,傷害對方的就是殺害父母。

《隱秘的角落》裡朱朝陽,從一個父母、老師眼裡的好孩子,變成最後殺人犯。這其中的緣由不得不說他母親絕對教育的失敗。

從小父母離異,父愛缺失,母親將所有希望寄託於孩子身上。母親給朱朝陽倒了牛奶,哪怕他喝不下,也要勉強逼自己喝下去。在他的信念裡“違背母親命令就不是好孩子。”

因為從小沒有人跟他說:他做的不好也沒有關係。母親的態度給了他太大的壓力,在學校,他要扮演好學生;在家裡,要扮演好兒子。哪怕他後面逐漸走向黑化,在我看來也是非常合理的一種內心自洽。

這裡真的想跟所有父母說一句:

“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

因為父母都是高知,難以接受孩子的普通,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不願承認孩子只是普通智商的事實。

因為父母沒有文化水平,覺得這輩子沒戲了,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逼孩子學他們年輕時錯過的東西。

80、90的很多人,就是揹負著父母的使命的這樣一群人。最後大學讀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做了父母認為的“好的工作”。

父母的初心是好的,殊不知時代不一樣了,觀念沒有跟上。所以80、90又是非常迷茫的一代人,人到中年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追求的是什麼?因為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已經切斷了他們選擇自我的道路,這何嘗不是一種時代的悲哀?

當這群人成長成為父母,又用他們父母教育他們的那一套去教育孩子。

因為父母過度重視教育,犧牲掉很多時間去陪讀、雞娃。過於在意孩子的每一次考試成績。以愛之名施加壓力。孩子生活在這種容錯率非常低的愛裡,心態也很難不畸形。

孩子生下來,應是獨立的個體,不能因為給了孩子生命,就能主宰孩子的一切,認為“我是你爹,你必須得聽我的”。

很多父母忘記了一開始選擇生孩子的初心:看著嗷嗷待哺的小寶寶只是希望他一生健康成長,開心快樂的享受時間一起。

不知在什麼時候開始就變了味。

很多人用盡一生去過像個普通人,而有些父母卻希望孩子完美。

那些看似完美的孩子,本身就有很大問題。

我到現在都經常提醒自己:生孩子是我們父母的事,孩子沒有選擇權的來到這個世上。我應該感謝他。因為終於有一個人,可以讓我毫無保留的付出~

在做父母這條道路上,我們又何嘗不是一個孩子?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淺談檢驗醫師崗位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