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從春分這天起,咱們所處的北半球要晝長夜短了,白天的時間長了,不少朋友的業餘生活、戶外活動又漸漸豐富多彩起來。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萬物萌動,歐陽修有首春分的詩:“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隨著春分過後的氣溫逐漸變暖,窗外的綠色也日漸豐富:嫩綠、草綠、玉綠、暗綠、青綠、碧綠、黃綠、灰綠、墨綠……大自然是神來之筆,有個奇妙的調色盤。

春分在氣象學上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與秋分、冬至、夏至一起構成4大節點。“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春分對古人最大的影響還體現在農業生產上,春分前後龍角星在黃昏時出現(即所謂“龍抬頭”),是農事全面開始的訊號,農諺稱“二月雨水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另外,在儒道家看來,春分與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最為“平衡”的兩個節氣,古人稱為“中”或“和”,漢劉安《淮南子·泛論訓》稱:“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而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與成,必得和之精。”因此,重要的春分節氣,一定少不了各種習俗及講究,都有哪些呢?

一、祭日

清代《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道:“春分祭日,秋風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春分祭日始於周代,源於華夏先民對日神的崇拜。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傳統,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便會率領文武百官去北京日壇(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祭祀大明神(太陽)。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胙、車饌、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非常隆重,是國之大典。

近幾年,在北京日壇公園,現代人復原並再現了清代日壇祭日典儀,祭日典儀根據清乾隆年間文獻記載,分為鹵簿儀仗、樂舞和祭壇禮儀三部分,莊嚴而震撼。

二、立蛋

春分到,蛋兒俏”。在春分這天,流傳著一個豎雞蛋的遊戲,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後來流傳到國外,現在便成了世界人民在春分這天的遊戲。

有人解釋其中的科學原理,說春分的時候,太陽直射赤道,所以來自太陽的萬有引力南北平衡,雞蛋就能豎起來了。雞蛋平時豎不起來,也只有在春分這一天才能豎起來。理由是春分這一天晝夜時間相等,雞蛋受到地球和太陽的引力容易達到平衡,所以容易立起來;不過,也一直有著反方認為這是偽科學的觀點,認為立雞蛋的成功主鍵是耐心和技巧。但是,有一點是真實的,那就是並不是所有的雞蛋都能立起來,雞蛋的表面也是高低不平,只要你找到合適的位置作為支點,雞蛋立起來便也不是難事。

三、放風箏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在小學時學過的這首古詩想必人人還能倒背如流,風箏從具有軍事目的變成了一種娛樂活動。在春分這天,孩子們在春風中放飛風箏,透過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因而全身的肌肉關節也在不停地運動,這樣,既娛樂了自己、還鍛鍊了身體,於身心都有益。

另外,放風箏在民間還有著“放掉晦氣和黴運”的寓意,人們在風箏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將風箏放到高處,然後剪斷繩索,所謂的“晦氣”就被帶走了。

四、吃春菜

“春菜”就是一種生的野莧菜,在春分那天,人們都會去戶外採摘春菜。春菜大多會與魚一起煮,煮出來的湯就叫“春湯”,農村也常說“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五、犒勞耕牛

春分起,農田裡耕種的活兒會日漸繁忙,而在以前,這些勞動大都離不開勤懇的老牛了。在江南,人們會在春分這天用糯米糰喂耕牛表示犒賞;同時,有些人家還會祭祀百鳥,希望在今年鳥類不要啄食五穀,也有著祈禱豐年之意。

隨著天氣逐漸回暖,血液迴圈也加快,大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相對減少,不少人會感到“春困”。不過,“越睡越困”,最好多去戶外鍛鍊身體、踏青,多呼吸新鮮的空氣、保持心情愉悅。同時,遇到“倒春寒”的氣溫驟變,還要注意保暖,適當加衣。

本作者已加入律師協會,凡抄襲者,必追究到底~

1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王霏霏帶飛張柏芝單場第一,直接破了整季的記錄,楊丞琳撿到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