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亞洲黑魚入侵美國,讓美國人大驚失色,立馬採取措施撲殺,並將亞洲黑魚列為了有害入侵物種,想法設法的想要消滅它們。但事與願違,優越的水域條件讓亞洲黑魚不但加速了繁殖,體型也越來越大,已經在美國造成了大規模的泛濫,也對當地生態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咱們中國網友一看,這不就是烏魚嘛,這在中國可是當之無愧的優質食材,怎麼去到外國就成了危險魚類了?
入侵美國的"亞洲黑魚"
什麼是烏魚?
烏魚又叫黑魚,被美國人稱為"亞洲黑魚",在中國的水域中,一條成年烏魚正常只能長到30-35釐米,體重3公斤左右,而成功入侵美國的烏魚能長到一米左右,體重可以達到9公斤。美國的淡水水域不但溫度適宜烏魚生存,而且無論在水下還是陸上都沒有天敵,水中魚類豐富,為烏魚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而且美國人們也不吃這種魚,更是為它們的生存繁衍創造了絕佳的條件。烏魚在中國的天敵就是人,只要是盛產烏魚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烹飪烏魚的方式,清蒸、紅燒、水煮,肉質緊實鮮嫩、刺少的烏魚在中國深得人心,在中國要透過養殖才能滿足供應。
市面上常見的黑魚
讓美國人最頭疼的“亞洲鯉魚”
這些年除了亞洲黑魚,還有不少物種也成功入侵了美國,對美國的生態造成了威脅。面對這一類問題,美國還採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加以應對。美國的入侵物種中最著名的就是"亞洲鯉魚",當時美國為了清理河流中的水藻,從東南亞地區引進了"亞洲鯉魚",最開始亞洲鯉魚出色地完成了它們的使命,但是很快它們的繁殖速度就超過了浮游植物。雖然亞洲鯉魚不吃其他魚類,體型大胃口大使得它們搶去了其他本土魚類的食物,於是本土魚逐漸消失,而且當時的美國也沒有亞洲鯉魚的天敵,他們也不愛吃,因此在美國的一些河裡亞洲鯉魚的數量已經達到了總量的90%。
體型巨大的"亞洲鯉魚"
美國植物入侵案例
在美國,這種好心辦壞事的事情並不是個例。1876年,一個美國人經不住野葛藤花的誘惑,偷偷從費城世博會帶了一株回去種。美國之前是沒有這種植物的,所以出於好奇,很多美國人開始跟風種植,政府也大力支援農民種植野葛藤來保護水土。但野葛藤同樣沒有天敵,生長速度快,所以很快爬滿了房子牆面和街道,在美國南方各州氾濫成災。於是美國人又亂了方寸,為了消滅這種外來物種居然又引進了一種外來物種,那就是"篩豆龜蝽"。這本身是一種雜食性害蟲,美國人卻寄希望於它能夠解決這場"綠色危機",但再次事與願違,曬豆龜蝽不但沒有解決野葛藤蔓延的問題,反而吃起了大豆,當年就造成了南方大豆產量減半。
爬滿拖拉機的野葛藤
對比美國,我國入侵生物的下場
而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運氣就沒有這麼好了,只要能吃的,最後的下場都是被端上餐桌,甚至還供不應求,最終還要靠專業養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小龍蝦、羅非魚和牛蛙。小龍蝦和羅非魚已經成了中國夜市攤燒烤攤的主角,深受廣大吃貨的青睞;牛蛙雖然在剛進入中國時一度在各大湖泊、池塘和稻田裡氾濫成災,但最終還是逃不過被做成美食的命運,90年代左右就需要被大規模養殖。
餐桌上的烏魚
我們可能會納悶,就算拿野葛藤這樣的植物沒辦法,那像亞洲黑魚和亞洲鯉魚那樣的可食用魚類,美國人為什麼就不能像中國人這樣,直接用吃來解決生物入侵嗎?好像還真不太可行,並且有以下幾點原因。
歷史人文的差異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塊土地上的人必須去尋找去嘗試哪些東西能吃,哪些東西不能吃;滿足飽腹的要求後又開始研究烹飪方式和調味料;為了能長期吃到這種食物就會研究種植和飼養。加之從古至今這片土地始終戰亂不斷,自然災害也頻頻發生,百姓常常食不果腹,飢不擇食,在逃荒的過程過程中又會發現一些新的食物,所以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就造就了我們更容易接受新食物,更善於發掘食物的烹飪方式。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16世紀開始,西歐各國就相繼入侵積累資本,到了17世紀,英國開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殖民地與英國本土之間產生了裂痕,才爆發了獨立戰爭,最後成立聯邦制國家。也就是說,多個國家不同種族的人移民到美國,當時作為殖民地的美國已經擁有了相對成熟的經濟、文化、宗教信仰和政治基礎,在飲食方面也可以說是撿現成的,所以不會對新的食物有過多的探索。
飲食多樣化的不同中國巨大的人基數造成了不同的地區偏好的東西都不一樣,比如廣西人會吃牛癟火鍋,廣東人會吃昆蟲。不同地方的人也喜歡就地取材開發新的食物,同一種食材也有好幾種做法,把全國的特色食物彙總,就形成了一種中國人什麼都吃的感覺。
美國雖然彙集了多個國家的飲食,但入侵者基本都是帶來自己國家最方便快捷的食物,因地制宜,變成了美國風味,所以美國的快餐文化也呈現多樣化。
宗教信仰上的差異在美國獨立前,基督教的主要派別就已經傳入美國,然後迅速發展成最有影響力的宗教,歐美的飲食禁忌和基督教教義有關,基督徒被禁止食用動物的血、被勒死的動物、死於非命的動物、祭過佛像等偶像的食物。為了保持自身的規範,很多派別都有一套嚴格的飲食禁忌,所以不是什麼都能吃。
我國卻沒有這方面的約束,雖然信仰佛教的人會戒肉吃齋,但也是個人選擇。
當然,外來物種的入侵也不是光靠吃就能解決的,也有一些中國吃貨搞不定的物種,比如福壽螺和清道夫。福壽螺長得很像田螺,原本引入的目的是食用,但口感不佳,烹飪不當還會感染寄生蟲,所以被棄養的福壽螺大量繁殖,危害農作物,已經被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列為重大危險性農業外來入侵生物。最近網上有很多博主都在嘗試烹飪清道夫,清道夫雖然能消滅水中的垃圾和魚類排洩物,但更多的是吃其他魚類的魚籽,嚴重影響水產業和生態環境。而且中國人覺得它又髒又難吃,所以被餐桌淘汰了。
福壽螺
自從解決了牛蛙、羅非魚和小龍蝦,中國的吃貨們似乎有點目空一切了,只要一聽到哪個國家有入侵物種,就紛紛主動請纓,搶著為鄰邦排憂艱難。但是面對外來入侵物種,我們應該始終保持著一顆警惕的心。這些不速之客不但會危害生態系統結構和生物多樣性,還會影響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發展,傳統文化也會受到衝擊,到時候人畜健康也難以保障。所以我們要自覺遵守生態道德規範,自覺維護生態系統的安全,才是防控外來物種入侵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