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潞安化工集團公司在算賬文化上夯出一條新路,實現精益化管理工作要求,傳承潞安化工集團成本最最佳化,效益最大化管理理念,在集團邁向新徵程的起點上,高河能源綜掘一(1)隊緊扣集團和公司精益化管理要求,積極開展“算賬文化”有益探索,並取得了初步成果。
· 具體做法 ·
1、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多措並舉,深入開展降本增效
減少無效用工,提升工作效率,避免出工不出力。推行跟班隊幹生產、檢修輪換制度;規範技術員、地勤、工房、崗位工(皮帶機司機、乾糧工、文明工)等崗位的出勤管理,嚴格執行工作負責制度;堅持用工向生產、檢修一線崗位傾斜,並制定激勵機制,鼓勵職工多上班、上好班。加強成本控制,推行班組核算,避免材料浪費。將生產和經營工作一體化安排、一體化考核,班組實施月月有計劃、有指標,日日有消耗、有統計,每週有總結,每月有總結,結果與工資進行掛鉤的措施;對工房的材料、配件進行分類擺放,進行標識化管理,嚴格執行班組長申領——值班隊幹稽核簽字——工房專人發放——存檔管理的標準流程,每月底對工房的出入庫臺賬、庫存臺賬進行督促檢查,保證賬卡物的一致。堅持修舊利廢,做好回收複用,節約生產成本。W1302迴風工作面皮帶安裝配件(H架、託輥、架杆、皮帶)、風筒、臨時管路、電纜鉤、其它加工件等全部使用原E1306膠帶、切眼施工回撤下的裝置;做好修舊利廢工作,對報廢工器具的配件、管路安裝使用的螺絲、廢舊的鑽桿等進行回收複用;對工房的所有牌板進行統計,按照最新格式標準只做反光模,不再製作牌板。
2、以降低生產成本為目的,凝心聚力,高效開展節支降耗
常用的易損件、消耗件實行精準管控。將常用的安全帶、反光背心、工具等易損件一次性發放給每個班組,由班組自行管理;常用的鑽頭、工器具等消耗件實行以舊換新,從源頭上進行管控;嚴格控制機電裝置掘進機、皮帶的開停時間,出煤前後做到即開即停,延長裝置使用壽命和節約井下用電。機電配件的領用、使用實行超前預控。以月為單位,依據進尺及裝置工況,合理申報及領用,減少不必要的投入,避免浪費;推行機電裝置檢修圖,嚴格對照標準加強對機電裝置的檢修與維護,並做好備品備件管理。用工安排、工程質量實行嚴格管理。牢固樹立“一次做好、只做一次”理念合理安排工作,避免返工;井下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由地勤人員承擔,釋放班組生產力;加強對工程質量的監管,嚴格按照規程進行施工,避免出現失效錨杆、錨索和支護材料浪費等現象。地面人員的辦公用品、工作習慣實行強制管控。重點推行“三個一”制度:即節約紙張,節約用電,節約辦公用品,提倡員工使用鋼筆;安排專人負責,按需求上報領用計劃,嚴格辦公用品領用登記。
3、以提升勞動效率為切入點,群策群力,積極開展提效增效
管理創新注重創效。積極探索隊組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科學合理的最佳化生產組織,實現掘進效率的新提升。工藝創新注重效益。在原有施工工藝的基礎上,根據現場進行工藝創新,從而減少用工,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效益。小改小革注重提效。以黨政負責人為主的技術小組,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著重解決掘進現場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完成好小改小革,注重落實、推廣應用。
· 成果成效 ·
掘進成本下降顯著。二月份該隊生產計劃費用9.04萬元,實際消耗8.69萬元,節約費用0.35萬元;零散材料費用應支8250元,實際消耗8124元,略有結餘;此外透過對機電裝置配件的複用,實現了當月機電配件的零消耗,節約配件應支費用8000元。
回收複用明顯提升。二月份該隊透過修舊和回收複用原E1306切眼風筒、皮帶機、牌板、電纜鉤、管路、安全帶、鑽頭、鑽桿等掘進裝置和配件,比原先正常掘進工作面安裝減少新投入25萬元。
工時利用率大幅提高。在新掘進工作面安裝過程中,該隊組透過壓縮運輸時間、調整供電通風系統佈置、最佳化作業人員配置,比計劃提前6天完成安裝除錯,在一人多崗機制下,共節約用工540個,按每工300元計算,共節約用工費用16.9萬元,工時利用率有了明顯提升。
· 經驗啟示 ·
1、算賬要從管理上高度重視,抓落實,抓考核。
領導的重視是算賬文化落地生根的第一步,只有基層幹部帶頭抓成本管控,並層層落實,層層考核,傳遞壓力,才能使每一名員工提高認識,並積極參與到成本精益化管控工作中來。
2、算賬要管理好每一個環節,細化分解,逐項節約。
算賬不分大小賬,所有涉及成本的賬都是需要管控的賬,這就要求我們要排查清楚自己單位存在的所有涉及成本的專案,從而實現精準有效管控。
3、算賬要注重技術革新引領,勇於實踐,大膽創新。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就要以經濟適用性為出發點,從技術、工藝、系統佈置上多嘗試和實踐。
4、算賬要轉變思想認識,做到自我約束。
在員工素質提升上,要轉變以往吃大鍋飯的思想認識,將算賬文化深入人心,提升職工的企業歸屬感,只有這樣職工才能拿出精打細算過日子的精神把企業當做家一樣來經營。(李一橋 雷淼淼 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