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俞敏洪採訪劉永好、王傳福、王中軍三位大佬的影片,有幾點感悟,分享出來。
1.父母給孩子起個好名字有多重要。
劉永好有四兄弟,老大劉永言,老二劉永行,老三劉永美,老四劉永好,取意“言行美好”。
這4個人的名字連在一起,讓人一下子都記住了。名字相近,也有利於兄弟齊心。不得不佩服他們父母的水平。
後來這四兄弟一起創業,從賣鵪鶉起步,一步步做到中國最大的飼料企業,實在是一段佳話。
王中軍也是四兄弟。老大王中義,老二王中軍,老三王中方,老四王中磊。
聽聽這名字,一個個都多正,多響亮。
後來王中軍創辦華誼兄弟,王中軍主外,王中磊主內。把華誼兄弟辦成中國電影市場的標杆企業。
2.家庭條件是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自信心的。
俞敏洪在採訪王中軍的時候說。他特別羨慕王中軍、馮小剛、姜文這些大院出來的子弟。
這些人身上都有一種特別瀟灑、放鬆、無所謂的氣質。可能和他們從小的生長環境有關。
大院子弟的社會地位、物質條件,給了他們足夠的安全感,所以他們才能放鬆的釋放自己的性格,表現出來就是比較瀟灑。
而俞敏洪說,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擁有這種氣質。即使現在他已經功成名就。
因為他從小都生活在物質匱乏、屢遭坎坷的人生境遇中,所以面對這個世界,或者面對特別有權勢的人的時候,經常會緊張,有不安全感。
這種不安全感,會伴隨在一生的性格中。
大部分窮人家的孩子,因為物質短缺的記憶實在太深刻,都多多少少帶有這種自卑感。
3.想的越少的人,快樂越多。
俞敏洪在採訪王傳福,劉永好時,問他們有沒有對人生、人性這些終極意義的命題經常思考,這兩位企業家都說不經常思考這些。
他們思考的,大都是企業管理、產品戰略等實用性的東西,這些思想性的,人文性的東西很少想。
劉永好說,像俞敏洪這樣北大出來的高材生。會經常想這些。因為他們身上的人文氣質太重。
而對於低調實幹的這些企業家,經常是做的多,想的少。
務虛務的少,就能少很多煩惱。
俞敏洪表示,很羨慕他們。因為自己有時候需要吃安眠藥才能睡得著覺。而劉永好作為一個70歲的人,不需要吃任何藥,都能睡得很香。
4.俞敏洪做這種訪談節目,實在太適合不過了。
而俞敏洪做了主持人這個角色,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他本身也是企業家,有很高的社會知名度,和這些企業家都是朋友,所以聊起來,能聊得很開。
這也是我一口氣看了他三個訪談節目的原因。
你要知道每個訪談節目都是四五十分鐘。三個加起來,就快三個小時了。
但我覺得這個時間花的很值。看到我津津有味。
企業家,才是這個社會最有魅力的一群人。
有興趣的可以搜尋一下這個節目:《酌見》。
什麼是酌見?
就是一邊喝酒,一邊聊天。
我有故事,你有酒。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