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璟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居然就這麼紅了。
福建多山地丘陵靠近北迴歸線。每值八九月份,亞熱季風攜著海洋暖溼氣流,在林間氤氳繚繞成人間仙境,特別是當天光開合的晨間傍晚,一簇簇鮮紅的彼岸花在這林間偷偷熱鬧著。
璐璟和她先生,也是她常年的攝像搭檔,趕緊支好三腳架,用相機記錄下這美好的時刻。就為了等山裡的霧氣漫到花上面,只有傍晚才有這麼柔和的光線。” 聊起那次外拍,璐璟顯得格外激動。光影和彼岸花的熾熱難以兼得,就為了那一束光,他們前前後後進山三四次才抓拍到。
過去的一年間,透過在野外實景拍攝的花花草草,璐璟在自己的抖音賬號@一方見地 釋出了350多個影片,結識了300多萬的鐵桿“植物粉”。
山居一年,花草知我心
低山丘陵,溼熱多雨,璐璟和先生穿著衝鋒衣,提著重重的雨靴,走在泥濘路上。
“終於找到你了……”,驚訝聲嚇到了走在前面的先生,山霧瀰漫杳無人煙處,璐璟居然在路邊尋到了一株七葉一枝花,光線從樹林縫隙灑下來,正好打在這株植物身上,好像是冥冥中註定的相遇。
從小就喜歡花草的璐璟,決定和先生開啟一年的gap year(間隔體驗年),來到位於福州北峰的宦溪鎮。從城市遷移到鄉村山林,真正切換到一種兩人都向往已久的生活。
晨間陽光初見,斜照在屋前的籬笆,院外兩人四目相對,開始謀劃今天的“走山”行程。巡山拜訪問花草,尋找拍攝物件和最佳時間和位置。隔兩天就謀劃的“走山”足跡裡,璐璟也遇到那些只聞其名的野生植物,綠林中的血滴子,長著小腦袋的裡白蕨,還有號稱“藥王”的金線蓮等等。
那些只得在樹上看到的植物,因為“走山”踏過的行程,讓這些難得的相遇和用相機拍下的記錄,都彌足珍貴。璐璟說,“長途跋涉,和遠在某個地方等你的那些神奇植物,親眼得見的歡喜,細嗅花香、輕撫枝葉,有時突發的感動,事後都覺得自己有點矯情。”
夕陽斜暉散去,夜幕降下來,早早入屋休憩,為著新一天的行走蓄銳。也是得益於這一年的山居生活,隔離了社交生活,更多和生養我們的大自然近距離親暱,花草、叢林、露水、晨光、星晞,就是一天的美好,感動常在。
植物科普的愛與分享
久居樊籠裡,復得返自然。花開花謝,變色牽牛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北峰深山浸潤的一年,走山尋美,也養花侍草。不同節氣、天氣和地形下的植物形態各異。它們在影片前的呈現,也會隨著光影變幻,呈現出不同美感。
璐璟把這一年的生活記錄下來,主角必然是那些走山尋訪來的花草。值得一提的是,在璐璟的這些實景影片中,除了常規的植物科普介紹,我們還能看到更多關於中國文化和植物背後的故事。
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湖建人”,但在鏡頭前,璐璟依然能用標準的普通話,親和細緻地講解每一種植物的生長習性以及背後的故事。
電影《你好,李煥英》主題曲裡的萱草花,其實一直都是中國的母親草;在驚蟄天叫醒蟲子的其實不是雷聲而是氣溫的變化;野外碰到銀膠菊和它待得太久,有可能會引起你中毒的;古人竟然最早是用柳枝來刷牙的;傳說穿心蓮在李時珍小時候還救過他一命……
學習傳播專業的璐璟,深諳傳播需要故事,也只有故事才能讓人記憶深刻,更能激發人們學習和了解的興趣。不是植物學科班出身的璐璟,憑著自己對植物和自然的喜愛,學習植物生物學知識,挖掘更多植物背後的文化故事。
踩點、拍攝、撰文、剪輯,釋出分享的成片四五分鐘,其實往往繼續了背後一週多的努力。從山居回到城裡,隔三差五璐璟還會和先生遠行採風,兩人扛著攝像器材、提著打光板,行走在閩越的山水之間。
“其實我一直有個紀錄片夢想,這些花花草草就是我的主角”。
她還計劃著走出福建,去雲貴川,透過抖音的鏡頭,探尋更多自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