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業發展如火如荼這麼幾年,市場煥發的同時,也帶來了行業內部的各種“妖蛾子”;上下級代理之間,本應該榮辱與共、緊密相隨的,卻發展成了互不信任、相視如仇。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作為支付行業的下級代理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怎麼避免被上級代理套路呢?
接下來,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說一下,被“坑”的幾個環節:
1.被上級代理坑
2.被支付公司坑
3.被監管機構政策“坑”
大致上述這幾種被上家坑的形式。
往大類說,這是一個誠信問題。合作伊始,就應當開誠佈公,披露各種不利因素了;如果刻意隱瞞,就是人品很差了。
上述1,2,3距離依次漸遠,風險由高到低。
你所謂被上家坑更多不是單一方面原因,很有可能是三者的混合體,或直接或間接。
最後一環,政策原因,非人力所能抗衡,也屬於行業風險,此處不過多去談。
第二環,支付公司,怎麼說呢,理論上支付公司屬於生產廠家,往往會顧及口碑和品牌商譽,一般不太願意主動胡來,當然,現實中,利潤扭曲人性,還是有許多支付公司鋌而走險的,畢竟公司也是由人控制的,人難免,貪嗔痴。
第一環,直接的上級代理,我不知道你是一級代理還是二級代理,是和支付公司直接簽約的還是間接簽約的,上面有沒有大機構之類。
此時,就又多了一環,多一環多一層風險。
你所在意的無非就是上級的道德風險,上升到道德方面,上升到誠信方面,此時就不可量化,只能靠過往歷史去觀察,靠親身交流去判斷。
但是,人心隔肚皮,識人也是一個技術活,沒有足夠閱歷,大多數是識不好的。
說了太多了,或許你還是聽不大明白,到底該怎麼規避道德風險?你想要簡單明瞭的答案。
既然,道德風險無法把控,那就只有一種方法,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因為,萬一哪個籃子破了,你不至於全軍覆沒。
實際操作就是,設計一個可以承受的風險閥值,達到後,再找另一家合作,如此迴圈。
大致如此。
從戰術上,此種策略是最務實的;但是,站在戰略的高度去思考的話,就是另一種規劃了。
它是什麼呢?自然是要做機構,真正意義上的一級代理商。
此時呢,你就是“執刀者”;當然也不是讓你“魚肉”你的下級代理的。
“誠信”本質是“利益”,誠信為什麼幾千年來,雖然經歷戰爭,生死存亡幾個週期,還一直存在於人類文明中呢?
因為,它代表著“利益”、誠信的人最終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
誠信與失信是反覆博弈的,最終以誠信利大於弊而勝出。
這就是“守信”的底層邏輯,而不是因為你多有道德。
人性趨利避害,一切都好解釋了。
說到這裡,從戰術和戰略上逐步分析了支付這個行業,上下級代理間的相互掣肘的具體策略。
無論你處於哪個生態位,都要謹記:
無信不足以立!
我不是來說教的,我是要告知你哪裡才有利益的!
禪心支付君 書於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