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口語傳播是人類最基本的傳播形態,即使遍歷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和網路傳播,其仍是人類最普遍、最自然和最靈活的傳播方式,肩負著傳遞思想、溝通情感、融合社會的重要使命。

智慧時代,5G、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加速著媒體融合縱深推進,也深刻變革著口語傳播生態:AI虛擬主播、數字助理異軍突起,口語傳播的主體前所未有地多樣;短影片、網路直播成為常態,口語傳播的形態前所未有地豐富;智慧音箱、可穿戴裝置日漸普及,口語傳播的渠道前所未有地多元……口語傳播面臨無限廣闊的實踐空間,也面臨諸多全新的理論困境。作為“行動者”的人工智慧如何具體介入口語傳播過程?人工智慧的加入如何重構了口語傳播的邊界與關係?人工智慧時代的口語傳播樣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它在促進話語傳播智慧化升級的同時,是否也帶來了傳播風險?智慧時代的口語傳播該如何釐清自身優勢、貫通多元學科、創新理論體系?這一系列問題都有待學界和業界共同探討。

  口語傳播在智慧時代呈現新特徵

  依託智慧技術搭建的傳播系統,智慧平臺中口語傳播在多場景、多符號伴隨下展開,“人機共在”的口語傳播已成為公眾日益熟悉的生活場景。AI虛擬主播、虛擬偶像、聊天機器人的出現,都證明了人工智慧已開始進入口語傳播場域併發揮獨特影響。以新聞領域中的AI虛擬主播為例,從2D合成的男主播“邱小浩”到可結合肢體動作“站立式播報”的新小萌,再到2020年推出的多景深虛擬場景播報的“新小微”,以及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直播報道中首次亮相的申 雅,AI主播在從2D進化到3D、從完全模擬真人主播到融入二次元文化建立虛擬偶像主播的過程中,逐漸被打造為更加符合真人主播的語音、語調、神態與行為,也更加符合公眾喜好的傳播主體。虛擬主播不僅以新穎的報道方式吸引公眾注意,而且在與真人主播的配合中,往往也扮演了互動中調節資訊傳播氛圍的角色,更符合年輕群體對科技的關注趨勢與資訊接收習慣。同時,智慧音箱的出現使人機對話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最初的指令迴應到擬人情感互動,人機對話愈發具有擬人互動的情感聚焦。

  在智媒技術的推動下,口語傳播的傳受場景、應用情境、傳播主體、表達方式都出現新特徵。首先,聲音控場的傳受場景日益普遍。在智慧媒體時代的口語傳播中,聲音作為主要的故事建構符號,在敘述者的聲音韻律和敘事策略中建構傳播場景。儘管聲音控場,但仍存在其他符號支撐,如音訊平臺中的文字元號,電視節目及短影片平臺中的真實人物或虛擬主播的視覺形象。聲音符號、視覺符號、文字元號相互作用重構了智慧口語傳播場景。其次,口語傳播的應用情境逐漸擴大。以人工智慧技術生成的虛擬人物為主的口語傳播,逐步擴大其應用場景。從新聞傳播領域演播室的新聞主播延伸至新聞與節目現場的虛擬主持人,從私人生活領域的智慧個人助理延伸至商業領域的聊天機器人,在不同應用場景中,口語傳播的受眾群體、敘事策略、故事建構均有所差異,對智慧口語傳播提出了新需求。再次,傳播主體虛擬互動為人樂見。人機共在的傳播場域成為當前媒介業態新趨勢,2019年春晚央視主持人與虛擬主持人同臺主持、中國廣播電視總檯2019年主持人大賽中人工智慧虛擬主播與其原型隔屏互動,都體現了傳播主體的人機互動,以及傳播主體與受眾群體真實場景的虛擬互動特徵。作為傳播主體的人機互動主要作資訊補充闡釋,而傳者與受眾的互動主要體現在現場氛圍的調節。最後,情感趨向的人機互動激發共鳴。在智媒技術推動下,無論是“人—AI”雙重傳播主體還是單一傳播主體,都更加註重情感表達,尤其在以真人為原型的虛擬主播的創設過程中,虛擬人物的擬人化特徵逐漸從非情感化口播轉向了帶有情感的貼近真人的傳播方式,“人—AI”雙重傳播主體之間的互動也更加註重情感交流。

  實現口語傳播目標的前提

  面對智慧時代的技術加持,口語傳播應發揮實用與價值層面的應有之義——資訊傳遞、價值引領與社會融合,而實現這些目標的前提就是人與智慧的協作。

  首先,智慧輔助真人,實現資訊更加有效的傳遞。資訊是人類的陪伴,也是決策的基礎。速度、數量、真實是資訊傳遞的保障。AI合成主播可以隨時播報資訊,保證了資訊傳遞的即時性。而基於大資料與演算法的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人類多面向認知與整合事實,並且在傳遞資訊時保持理性,更加有利於受眾的判斷,這是資訊真實的保障。在智慧技術的輔助下,資訊可以實現多面向、無間斷展開。

10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山河令》:絕世醋王,究竟打翻了幾壇醋?周子舒的反應更是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