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全球互聯互通現象是如此明顯,以至於人們必須找到一個詞,來描述全球各地千絲萬縷的聯絡,於是,“全球化”這一概念就應運而生了。

但就像布魯金斯學會成員、肖倫斯坦新聞獎得主納揚·昌達所指出的那樣,和其他事情一樣,全球化源自人類最基本的慾望:尋求更好更充實的生活。為了滿足這一慾望,許許多多的人,例如商人、傳教士、冒險家和武士,都參與並推進了全球化程序。

雖然全球化已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大多數人並不理解,全球化究竟意味著什麼。在新作《大流動》一書中,納揚·昌達就基於全球化的概念,提出許多有趣的問題,例如:

咖啡豆最初僅在衣索比亞種植,它究竟如何長途輾轉,路過爪哇島和哥倫比亞,最終成為我們的杯中之物?

梵語中的“Avalokiteswar”一詞,是如何被譯成日語“Kwanon”,並最終成為日本相機品牌“Canon”的靈感之源?

生於公元9世紀的阿拉伯數學家阿爾·花拉子密的名字“al-Khwarizimi”,是怎樣演變成拉丁文中“演算法(aglorithm)”這一概念的呢?

為什麼散居於不同大洲、相隔萬里的兩個人身上,竟然存在著同樣的基因突變?

…………

正是這些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問題,激發出人們的好奇心,讓人們樂於去探尋無所不包的全球互聯互通現象,並試圖揭示其背後隱藏的經濟社會密碼。

想想吧,棉花原產於印度,後被推廣到全世界,繼而被美國棉花取代;咖啡一度只在阿拉伯世界流行,後來征服全球,為成千上萬人提供了工作崗位;助推資訊革命的微晶片,脫胎於持續千年、範圍遍及三大洲的數學與物理概念的演繹……全球互聯互通的玄機,恰恰蘊藏在這些看似尋常的商品內部。

納揚·昌達所寫的這本《大流通》,不僅探究了物品的全球旅程,還試圖瞭解,這些物品和思想源自何處,如何從原住地出發周遊世界,一路上又歷經了怎樣的轉變。

昌達還指出,雖然全球化已經成為無法阻擋的世界大勢,但如若回溯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日益緊密的融合,也給人類世界造成了很多深重的災難,例如黑死病、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反覆發生的全球經濟大崩盤,等等,這些災難又反覆中斷全球化程序。

至於全球化當中其他更加嚴重的弊端,早在一開始就暴露出來。

昌達在書中告訴我們,早在公元前三千年的時候,人類就開始從事奴隸貿易,據成書於公元1世紀中葉的《厄利垂亞海航行記》記載,在向印度婆盧羯車國王出口的商品中,就有精挑細選的姑娘,以作充實後宮之用。而據文獻記載,在公元14世紀,孟加拉統治者的後宮裡,就有讓他們引以為傲的中國和羅馬嬪妃。

當大規模商隊和越洋航運出現後,歐洲商人們終於等到了機會,他們一路向東航行,穿過陌生的海域,到東南亞島嶼上尋找金子和香木。一位船員在日記裡寫道:“去爪哇島的人,基本上回不來。但是如果有幸返回,那他帶回來的錢就能養活家中7代人。”

遠洋貿易之暴利,由此可見一斑。

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印度洋貿易日漸繁榮,奴隸、金子、象牙、香木、松香以及其他異國珍品,都令歐洲貴族趨之若鶩。來自中國的絲綢、桂皮、紙張、墨和陶瓷,來自印度的檀木、烏木和椰子,來自埃及的精紡織物和莎草,來自撒馬爾罕的紙張,以及各伊斯蘭國家的加工水果和堅果,都在全球流通。

但很顯然,真正從全球貿易中獲得豐厚利潤的,只有歐洲商人,亞非拉原住民得到的,大部分只是些廉價的工業製品而已。因此,當達·伽馬的艦隊第一次登上異世界大陸時,一名印第安人憤恨地對他說:“願魔鬼把你們帶走,你們為什麼會到這裡來!”

歐洲商人的剝削手段之狠,從星巴克的全球咖啡貿易中,就能體現出來。

1998年,咖啡種植者能以每磅1.2美元的價格出售咖啡豆,但到了2002年,咖啡豆的價格已經跌至每磅不到50美分。而價格下跌的負擔,最終全部落到了種植者身上,僅中美洲一地,就有60萬人失去工作,不得不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

自2000年以來,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加工零售商支付給種植者的咖啡收購價降低了80%,但在美國的各大城市中,一杯咖啡的零售價僅降低30%左右。

星巴克每賣出一杯咖啡,就向消費者收取5美元,但其中回饋給咖啡種植者的金額,卻不到1美分!在此過程中,上億美元的收入落入星巴克囊中,與此相對的,是1500萬忍飢挨餓的衣索比亞農民!

基於此,反對全球化的呼聲一度高漲,從西雅圖到馬尼拉,從倫敦到加爾各答,每個人都喜歡對全球化唾棄一番,正如印度環保領袖範達娜·席娃所說:“所謂全球化,其實就是經濟極權主義——這種經濟極權主義會導致另一個讓人恐怖的極端,其表示形式為激進主義。”

在這種悲觀的氣氛下,就連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利坦也不得不承認,“全球化面臨不被美國大眾信任的問題。”但與此同時,利坦也大聲呼籲:“我們應該積極利用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安撫它激發的焦慮情緒,改革並強化國際經濟機構,以保持全球經濟穩定,並促進其發展。”

是啊,與全球化有關的憂慮多種多樣,例如,窮國與富國之間的收入不平等,以及面向全球貿易市場開放的國家內部出現的收入不平等現象,國家間的接觸不僅引發糟糕的文化衝突,而且帶來可怕的病原體,等等。

但納揚·昌達在《大流動》這本書裡告訴我們,人類的慾望、抱負和恐懼合在一起,織就了人類共同的命運,我們既不可能把這個統一體拆分開來,也不可能回到過去。我們能做的,只有努力調整迅速融合的世界的發展方向,推動它邁向更和諧的道路,因為我們大家的命運息息相關。

自走出非洲以來,人類從未停止重新建立聯絡的努力。商人送來遠方的物產,冒險家為我們揭示地球的神奇,武士不斷開疆拓土……幾千年以來,形形色色的人們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塑造著我們的社會和星球。

流動的資本、貿易和技術塑造了即時連線、相互依存的今日世界;從身體裡的細胞到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類透過跨越空間與時間的無形之線相連。而這一切奧秘,都囊括在這本《大流動》中。正如普利策獎得主托馬斯·弗裡德曼所評價的那樣:

納揚·昌達寫了一部在我看來獨一無二的著作,講述了全球化概念如何出現、演變、被消解,並最終定義了當今的國際體系。學生們會發現書中的分析和逸事通俗易懂,而專家們會發現書中的論點新穎且發人深省。任何對此主題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讀一讀。

原價98元的《大流動》(精裝版)

京東五折促銷價僅需49元

22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看我們是怎麼把大嶺山懸崖上的玉採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