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犯人在監獄服刑首要任務離不開改造自己的思想,糾正自己曾經錯誤地“三觀”。他們面對政府的教育改造是如何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筆者摘錄一名犯人在讀書交流會的發言稿與你分享——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究竟應該怎樣的呢?——來自大牆人的真切感悟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回答這個命題是我年少時的作業,如今已年屆天命之年,特別是身處失去自由的大牆內,要重拾舊日的課題,委實是感慨萬分。

我想我的人生大致可分為三段,可以稱為人生的三段論——

第一階段是從跨出校門躊躇滿志的我意氣風發地踏上了社會,覺得自己面對的一切都是美好而又充滿誘惑的,胸中滿懷著一腔壯志豪情。

出國淘金、合資企業工作了幾年,無形中積累了廣泛之人脈,熟絡了人情世故,藉著改革開放初期的紅利——購買股票認購證而迅速擁有了自己的創業資本。

於是,我毅然辭職下海經商創辦了自己的公司,辦廠搞實業、經商搞貿易,短暫的成功讓我忘乎所以,那年我二十四歲。也許日後的成功證明了我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我當時的人生目標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我愛讀書,不管在馳騁商場的歲月中,書籍始終是我一日不可或缺的朋友。在博覽群書中,我特別喜歡的還是歷史和宗教類的書;且深研了佛教文化,知曉了應該怎樣去看待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佛家將人的慾望分成“無明,妄想,分別,執著。”又引申出“貪、嗔、痴、慢、疑。”我雖通曉了這些名詞,卻終究未能參透其中的實相和精髓,抑或就如一個教師,只能解釋和闡述其表象,卻未能真正地理解其真相,而終於沒有把握住自己的慾望。

我很難把自己的罪錯歸結於無知或是衝動,也無法痛心疾首地以自瀆的形式去博取世人的同情和原諒。因為我不是低能的失足者,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失敗源於靈魂深處對立身的根本標準的誤讀。

很多時候我在身處絕境時依然不屈不饒地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因為我們受到的教育從來都是要讓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和一個成功的人;且對成功有一種世俗的標準。

按這個標準,我幾乎都達到了。記得一位思想家說過:“只要動機良好,就可以不擇手段。”(培根語)我曾經一直認為這樣是對的。

因為偶然的失誤導致了我半生輝煌的瞬間終結。在大牆深處孤寂的思索讓我深築經年的精神堡壘轟然倒塌,經歷數年的鐵窗歲月,我漸漸看淡了名利,我開始在煉獄中重新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忽然理解了為什麼寧靜方能致遠,淡薄才可明志的道理。

我知道其實人生原本沒有那麼複雜,活得真實,活得質樸,活得自然,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自己慾望的油門,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加踏實。

也許人生的意義本不在於你是否活得輝煌。因為這些只是表面的,永遠是附著於你身體外部的多餘的裝飾品。除卻這些,還原於生命的純粹,才是人生真實的意義。

人生的價值不能單用金錢去衡量的,擁有再多的財富如我現在這般又有什麼意義呢?實際上對於一切的幸與不幸,以清醒的態度去面對它,以淡泊的心情去接受它,以積極的方法去解決它,這才是我應該有的人生態度。

我人生中的第一階段已經過去,第二階段已經開始,而第三階段也許是我人生的暮年。關鍵的如人生最寶貴的黃金期,也許也會在這大牆內度過,即便如此,我覺得也要有良好的心態去度過,這是需要自己用出世的冷靜態度去面對的。

我想起臺灣佛光山開山祖宗星雲大師曾說的“時時處處皆可修行”這句話。他老人家慈悲神態時常在我心頭浮現,令我更增添了自己走出人生低谷的信心。

我想起了自己年過八旬的父母,來探望我時問我的居然是“等你出去後想做什麼?”我內心深感慚愧!因為我漫漫的刑期對於二位老人意味著什麼,他們其實很清楚,之所以這樣問,只是讓我有足夠的信念走出這段困苦歲月。

而我也是如往昔般堅定地告訴老人家:“假如條件允許,我還想創辦一家免費的孤老院。”這是我本來計劃在人生的第二階段要做好的。現在只能放到第三階段了。二位慈祥的老人聽了欣然而笑。

那麼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究竟應該這樣的呢?我想應該是如老子《道德經》所說的: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如是而已。

這是一名有著高學歷的服刑人員在高牆內的深深懺悔,他警示人們:遵紀守法。我們也祝願他能踏實改造,早日實現心中的夢想!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美國女子存了17年麥當勞漢堡,拿出來奇臭無比:沒發黴像新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