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本週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宣佈,應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邀請,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將於下週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恰逢中國與美國在阿拉斯加展開高層戰略對話的大背景下,俄羅斯外長確認訪華的訊息就顯得十分不同尋常,例如俄中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專家理事會俄方主席、漢學家塔夫羅夫斯基就專門進行了點評。

塔夫羅夫斯基開門見山地表示,中俄外長即將舉行的會晤是在為兩國領導人未來開展對話鋪路,因為2021年是《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的里程碑時間。此外塔夫羅夫斯基還表示中俄關系以非正式的超出了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並且在很多領域、尤其是軍事領域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同盟關係。

不少相關分析認為塔夫羅夫斯基這番表態做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暗示,即暗示中俄兩國關係接下來有可能將再進一步,也就是打破現有的“準軍事同盟”關係,締結為正式的軍事同盟。其實按照塔夫羅夫斯基字面表達意思的來看,不排除是在暗示中俄兩國關係會再進一步,畢竟當前動盪的國際局勢之下,中俄兩國攜手才能夠更好的維護全球穩定。

實際上塔夫羅夫斯基的暗示並不是空穴來風,此前不久中國外長王毅就曾表示中俄已經商定延長《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並準備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另外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曾公開表示“中俄存在結盟的可能”,據此判斷接下來的中俄關系大有可能再進一步,成為一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

更何況中俄關系升格為軍事同盟,也只能說是為了維護國際局勢問題而迫於無奈做出的終極選擇,要知道一直以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中俄兩國視為“戰略對手”,對此不擇手段進行打壓封鎖。然而中俄沒有因為打壓而選擇妥協和讓步,使得西方國家越來越惱羞成怒,隨之打壓手段也變得越來越激進。

此前烏克蘭已將大批軍隊開至東部地區,準備採取武力手段收復頓巴斯地區,與此同時在西方國家的支援下烏克蘭也通過了武裝攻佔克里米亞的計劃,妄圖迫使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另一邊的亞太地區美國也沒有停止針對中俄的小動作,妄想著在日本部署中程導彈製造第二次“古巴導彈”危機,以逼迫西太地區國家陷入激烈對抗當中。

由此可見美國的險惡用心已經昭然若揭,如果中俄不能夠做出有效反應將會陷入被動博弈的局面,所以需要及早商議並拿出抵禦美國極限施壓的方案。2021年恰逢《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年的契機,不排除中俄雙方會藉此機會將兩國關係推向更高點,以應對越來越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

不過話說回來中俄結為軍事同盟儘管不失為抵禦美國極限施壓的好辦法,但卻不是最根本且效果最好的辦法,畢竟有句老話叫做“打鐵還需自身硬”。換言之即便未來中俄關系會再進一步,中國也要始終堅持全方位發展以壯大自身實力,用綜合實力更強的國際形象迫使西方國家放棄對華衝動,只有如此才能夠牢牢掌握住大國博弈的主動權。

11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面板壩專用GB柔性填料的用途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