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俄美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穩定維持多年,但近期,俄國頻頻在公開場合談論“中俄結盟”可能性,三邊制衡轉向兩極對抗的可能性擴大,世界動盪風險加劇,引起全球關注和猜忌。在所有國家中,對此最膽戰心驚的莫過於美國。

作為唯二能與美國抗衡的大國,中俄結盟對美國是最致命的,多年間美國曆任政府都小心翼翼阻礙兩國走到一起,基辛格前不久也對美國當局發出了警告。

然而拜登上臺短短一個多月就各種明暗動作不斷,激得俄羅斯放出“中俄結盟”的危險論調,無疑是敲別人的警鐘反震回了自己身上。

被俄羅斯反將一軍的拜登政府是會稍緩對俄施壓,以避免中俄走向結盟,還是會繼續現在的狂飆策略,一路將中俄推得更近?中俄結盟的可能性有多大?從兩國的密集表態和當下的國際局勢出發,我們來一起看一看拜登擔心的事會不會發生,中俄關系未來將走向何方。

拜登

美國重壓之下,中俄有來有往的結盟對話

當下世界正處多事之秋,美國國內疫情鼎沸,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纏身,霸權危機日漸顯現。

拜登政府表面上維持政策連續,溫吞唱和,實際卻沒有收回特朗普留下的各種單邊政策,並在中東、南海加碼軍事碰撞,在俄國、東歐攪動顏色革命風波,對外政策可以說愈發陰險齷齪。

中國和俄國是美國攪亂的重災區,一個承受著美國直接軍事威脅,緊張應對臺海的航母巡航和多國艦隊軍演施壓,一個國內爆發顏色革命,與歐盟關係惡化,受北約軍事威脅。

兩國各自面臨的內外壓力都很大,但就形勢來看,俄國的境況更加艱難。為了減輕壓力,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俄國多次在公開場合提起“中俄結盟”論調,中國的幾次迴應蘊含玄機。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整個過程中,中國態度的微妙轉變。

當時發言人趙立堅擲地有聲地迴應,“中俄傳統友好沒有止境,拓展合作沒有禁區。”這一來回的應答充滿了話術智慧,大有幾分“珠胎暗結”的意味,讓外界對中俄結盟的認知天平向“可能”方向傾斜。

2020年12月,俄羅斯的年度記者大會上,外長拉夫羅夫重申中俄合作全方位、全天候、沒禁區、沒上限,並表示中俄已經在對美問題上達成共識。這一方面是直接對美國亮明態度,一方面有意推進聯盟關係。

拉夫羅夫

到了2021年2月20日,俄羅斯高階研究員卡申直接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如果中俄面臨與美國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就應該馬上軍事結盟,共享導彈預警資訊。卡申對於兩國合作提出了詳細暢想,結盟之事似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這番表態掐斷了結盟可能,給飄忽了數月的中俄結盟論委婉畫上了句號。

俄羅斯:內外交困,急需中國支援

俄國樂於也急於結盟,是因為過去一年,其處境確實艱難,內憂外患併發,急需一個強大的盟友支援。

2020年新冠全球蔓延後俄國疫情一直很嚴峻,確診人數長期排在全世界前五。受疫情和石油市場動盪的影響,俄羅斯全年經濟萎縮3.1%,雖然資料上好於歐美國家,但考慮到其經濟狀況本身就不佳,全國生產總值已經被廣東一省超越,疫情打擊之下,現狀必然慘淡。

由於經濟狀況長期低迷,俄羅斯民眾生活得不到改善,年輕人怨聲載道,對政府非常不滿,疫情危機更加劇了民間的對抗情緒,這就給歐美在俄羅斯國內培植反對勢力創造了機遇。

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早前一直在社交媒體上煽動民間反動情緒,塑造自己的反政府先鋒形象,去年8月他在去往德國的飛機上中毒,經調查,中的是蘇聯研發的著名神經毒劑——諾維喬克,歐美各國就此事大肆發揮,指責普京暗殺反對人士,鬧出不小國際風波。

2021年1月17日,納瓦利內因推遲返回俄羅斯被捕,23日,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多個城市爆發支援納瓦利內的遊行,並演變成有組織的暴力衝突,數十名警察在衝突中受傷。

2月2日,納瓦利內受審,美、加等多國人士齊聚法院為納瓦利內站臺,向法院施壓。最終,俄羅斯法院頂住壓力判處納瓦利內三年半監禁。

這場撲所迷離的陰謀和有組織的暴力遊行充滿了顏色革命色彩,是對俄國政府的挑戰和顛覆。被激怒的俄羅斯當局直接驅逐了參與遊行的瑞典、波蘭和德國駐俄大使。隨之而來的是與歐盟關係的惡化,俄羅斯受到歐盟和美國的集體制裁,內政、國際輿論和經濟威脅加劇。

與此同時,北約也一直沒有放棄對俄羅斯軍事施壓。2020年北約和美國在俄國邊境不斷擾亂,總計出動了4000多架次攻擊機和偵察機,比上一年增加40%。

當年11月,北約秘書長托爾滕貝格提出建立“太空中心”,為北約軍事行動提供通訊、衛星技術支援,加碼針對俄國。2021年2月17日的北大西洋國防部長會上,北約秘書長公開提出了遏制中俄新戰略。

22日,歐盟宣佈制裁俄國納瓦利內迫害者後,俄羅斯外長放話,歐盟如果經濟制裁俄羅斯,不排除與歐盟斷交可能。而北約秘書長再次跳出來表示,如果俄羅斯想要戰爭就會得到戰爭。

2月26日,拜登下令轟炸了敘利亞,對伊朗的施壓也一直不斷。俄羅斯的家門前和勢力範圍都不太平,壓力巨大。

這一年多,俄羅斯國內經濟和社會狀況都不穩定,對外又承受著北約的軍事威逼、歐美的集體政治、經濟、輿論圍剿,可以說是腹背受敵、內外交困。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是唯一可以做俄羅斯後盾的國家,當下兩國也確實面臨著相似的美國威脅,但中國的需求和境況卻大不一樣。

中國:忙著合縱連橫,廣撒合作大網

過去四年,中國頂住了美國的科技戰、貿易戰壓力,逆勢發展,新冠疫情之後國內表現出了空前的團結和自信,香港國安法、選舉整頓落地後一切穩中向好,輿論戰和顏色革命對中國已經失效了,為此,美國只能在臺海地區武力示威。

為了造勢,美國搬出了一百多年前八國聯軍侵華的架勢,與英、日、澳、加、德、法、西不斷舉行聯合軍演,試圖恫嚇中國,保持臺灣當下的獨立局面。

各國航母、軍艦、戰機在家門前來來往往,中國看似勢單力薄,處於弱勢,與俄羅斯結盟可以增加軍事力量和自信。但森嚴的對峙形勢背後,美國拉來的聯軍並不強勢,中國也並不弱勢。

多年來,中國的海空軍軍備不斷列裝、下水,東風導彈、核潛艇悄然部署,軍事航天、電子技術不斷髮展,在本土作戰的情況下已經無所畏懼。

而參與威懾的國家都與中國經濟聯絡緊密,大半都是在美國壓力之下派點軍艦做做樣子,積極參與的也各懷鬼胎,不跟美國同心同德,所謂聯軍完全是紙老虎。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對外界軍事支援和結盟的需求不大也不緊迫。

就經濟而言,中國一直在忙著合縱連橫,在國際上積極推動貿易和戰略合作。

為了跳出美國貿易圍剿,也為拓寬發展道路,中國致力於成為全世界的合作伙伴。去年11月、12月,中國相繼完成了RCEP和中歐貿易協定的簽署,將世界的大貿易區和利益區都綁到了自己的車上,使得美國貿易對抗中國的戰略無從下手。

去年中國是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超大體量、正在擴大開放的中國市場對於經濟陷入低迷的各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沒有人想錯過這趟車。再加上澳大利亞因激進對抗中國經濟受創的案例在前,各國對追隨美國、圍剿中國顧忌多多。

從現實境況來說,中國承受的國際壓力和真正威脅遠遠沒有俄國嚴峻。

就國際格局而言,歐亞美三大勢力分立的局面已經基本形成。中美對抗激烈,歐盟一直被中國作為重點爭取物件,2020年末中德牽頭達成中歐貿易協定對中國而言是一場小勝。

俄羅斯與歐盟長期對立,矛盾重重,中國與俄羅斯結盟會將好不容易拉攏過來的歐盟推回給美國,打亂中國突破美國貿易圍剿的大計,增加外部壓力,不利於自身發展。

與俄國陷入全面困境不同,當下中國無論在軍事還是政治、經濟領域都沒有落下風,有充分的自保能力,結盟的利不大於弊。長遠來看,結盟不符合我們的原則和發展觀,還可能給國家未來埋下隱患,維持現狀對我們而言才是最好選擇。

中俄關系的未來,長期協作不結盟

不結盟是一個國家保持主權獨立,政策自主的基礎,可以避免國家被同盟關係捲入對抗和戰爭中。中國的不結盟政策是隨著1953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定下的,經過之後數十年的檢驗,已經成為中國最堅實的外交原則之一。

中國與俄國多年維持合作不結盟的關係,今後也應該且必須將其推進下去,這是兩國的地理、歷史、文化、政治、國情等多重因素決定的。

中華民族是東亞主體民族,有長久且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而俄國橫跨亞歐,主體民族是俄羅斯族,主要宗教是東正教,政治中心位於歐洲,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複雜的歷史。

中國和俄國這兩個文化、歷史、民族都截然不同的國家,在價值觀、思考習慣、戰略意識和生存狀態上都天然迥異,即便為短暫的利益和威脅站在一起,今後也會因各種分歧激發出不可彌合的矛盾,結盟捆綁反而不如合作關係更和諧長久。

除了文化矛盾,中俄之間也存在著歷史遺留問題,清末之後,沙俄作為列強一員對我國實施過侵略,佔領過我們的土地。蘇聯時期,中俄邊境發生過小規模戰爭。

雖然這些過往都隨著沙俄和蘇聯留在了歷史中,但國家遺產不會消失,俄羅斯強勢地擴張民族性不會消失,兩國之間不適合走親密無間的同盟之路,保持一定距離更加穩妥。

雖然不適合成為同盟,但中俄之間的諸多共性也給兩國的合作打下了基礎。

首先兩國比鄰而居,是搬不走的鄰居關係,地緣決定兩國只有友好相處才能共享安寧。其次,中俄都是核大國,有保證世界穩定、維護地區安全和核安全的共同責任。

第三,中俄產業和經濟互補性強,俄國的礦產、農牧產品、教育和科學、軍事經驗和航天技術都是中國需要的,而中國的低價生活用品、新鮮的果蔬、通訊電子產品、經濟發展經驗和投資則可以為俄國提供日常所需和發展需要。

第四,俄國作為蘇聯的繼承者,或多或少保留著部分紅色意識形態,在思想和理念上更容易跟中國互通。

有這些共性作基石,中俄雖然沒有發展同盟關係,但合作已經拓展到軍事、經濟、能源等多個領域。

經濟方面,中俄設下了4000億合作目標,共建的油氣管道每年向中國輸送數百億立方天然氣、上千萬噸原油,在油氣勘探、原油加工、裝置進出口上多有合作,煤炭交易、農產品互通、電商合作也成為增長新亮點。

在科技方面,俄國今年放棄歐美,宣佈與中國合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兩國人員流動和人才互動逐漸增多,合作科研專案加速落地。

在政治上,兩國互相支援核心利益,針對俄國國內發生的內亂,中俄外長表態要共同應對顏色革命。

在軍事上,兩國從2012年開始定期舉辦聯合軍演,多年來大大增強了兩國軍事合作和互信,南非、伊朗等國都受邀參加過軍演活動。

2018年中俄達成軍事合作協議後,兩國合作業務不斷拓展,中國購買了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蘇35等軍備,兩國的公司合作完善船用燃氣發動機,計劃共享防空網,當下兩國的各種合作,雖無沒軍事同盟之名,卻有合作無禁區之行。

這是一個亮眼的現象,說明在國際時局動盪之下,中俄關系穩如磐石,這對兩國人民和政府、對維持世界穩定都有益,如無意外,中俄之間這種關係會長期維持下去。

此間的美國,大概一邊在為中國的“不結盟”態度鬆一口氣,一邊又為兩國加強軍事合作如坐針氈。然而一家獨大的時代已經結束,美國需要學會接受現實,識趣退讓,否則他們擔心的問題都會以某種形式發生,所有傷人的劍都會變成迴旋鏢打回自己身上。

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繼續撒錢中!加拿大重磅新法案透過!EI、CRB等福利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