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試圖面對自己,讓自己放鬆下來,放下多年的執著。
回首過去,好像現在也沒感覺有什麼不同,似乎心態上不那麼“拼”了。與自己和解,這個過程有些漫長,有些糾結,又有一點點痛。
以前什麼都要做到最好,要追求最好,比如咖啡。從咖啡小白,只喝過雀巢的速溶咖啡,到從網上購買所有能看到的世界各地的速溶咖啡,韓國的、越南的、馬來西亞的,一一試過;從不敢進走進星巴克,擔心不會點單被本不存在的異樣眼光掃遍全身到對其飲品原材料、製作、咖啡周邊產品瞭如指掌;從第一次買了咖啡粉用紙杯泡咖啡分給辦公室小夥伴們品嚐,到自己買牛奶、糖調整味道,到第一個濾杯、第一個手搖磨、第一個電磨,到第一次把新鮮研磨的咖啡放到同事手中收到同事由衷的開心與讚美;從第一次去咖啡館在咖啡師的指導下做出第一杯牛奶咖啡,到學習SCAE(歐洲精品咖啡協會)BRWING(手衝)&BARISTA(咖啡師),自己第一次用意式咖啡機做出黃金萃取、拉花漂亮,達到出售標準的牛奶咖啡。
這一路走來,把咖啡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從農產品到餐桌的全流程都一一瞭解並掌握。看了很多書,喝了不知道多少包咖啡豆,買了無數的各種各樣的機器和容器,咖啡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成就感肯定是有的,但到後來想得最多的竟是為什麼要把咖啡做到這個程度,顧客為什麼要喝咖啡。問了很多咖啡師,沒有人能給出完美的答案。
從喜愛到欣喜,到彷徨,到反思,這個規律在我身上重複了很多次。我沒有否定過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但也確實開始思考,在這個過程裡到底收穫了什麼,或者說付出了什麼。有人說愛是付出,愛了就會付出,會疲憊,但不會後悔。有時候,在一番風風火火的折騰過後,往往會發現曾經執著的自己會很空虛。在自顧自奔走的過程中,感受到的都是風帶走汗水的暢快,卻從沒有好好想過體會過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內心感受。
從看身外的世界轉到看自己的內心,去體會自己經歷過程中的感受,很多時候確實忽略了自己。英語有個詞叫做“ego”,這個詞內涵豐富,不容易被簡單地解釋。比如翻譯為“自我”,在中國文化裡,對“自我”這個詞往往會有一些不太公允的理解。但不強調“自我”,就比較容易忽視了“自我”,如果說怎麼理解“自我”,一個角度就是透過冥想去體會,體會自己的身體和內心。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嗎?越來越多的人發出這種疑問,如果不好好看看自己,怎麼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呢?稀裡糊塗地過著每天的生活,感到空虛就容易理解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心理學是建立在解剖學、統計學等多種基礎學科上的一門學科。東西方的古典哲學和以實際方式去體會的比如太極、瑜伽等運動,都是從不同的側面去面對自我的方式。從理論到實踐,人們希望透過各種形式去擺脫痛苦,求得內心的平靜,身體的平衡。溯本求源,都是希望瞭解自己,安慰自己。以前總是說想要愛別人先學會愛自己,而面對自己、接納自己恐怕是愛自己的第一步。愛自己,從而愛家人,從而愛社會,情感受挫又沒治癒,想愛別人也是很難辦到的吧。飽含“缺陷”的愛著力到別人身上是否能起到預期的效果呢?隨著人們受到更加多元的教育,在深感“愛無能”時,很多人想到了“自救”。
你用什麼救自己?學習心理學知識?嘗試冥想練習?還是時不時喝碗雞湯安慰一下跌跌撞撞滿身傷痕的自己?我選擇了面對,與自己和解,體會自己的心,體會自己的身體,不再過分的執著,任由慾望牽引,延遲滿足感,在意識到這一點時,按下“STOP”。而生活沒有停擺,反而是擁有了新的生機。這是很有意思的感受,無需形容,讓自己體會一次就能懂。
有些事註定沒法輕鬆,比如生活,但面對會比逃避更輕鬆一些,總是躲躲藏藏真的不會累嗎?生活不是自己的嗎?過什麼樣的生活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嗎?現在做出選擇,未來總會掌握在自己手裡。自由有時就是自己曾經做出的選擇,決定了此刻自己的命運。如果覺得自己不夠勇敢或是不夠堅決,可以藉助朋友的力量,藉助大家的力量,畢竟,有這種需要的人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想過得好一點,或物質或內心,但是內心的堅強和智慧也是可以依靠學習和實踐獲得的。
願你從今天開始,試著去看看自己,別害羞,也別怕,像關心別人那樣去關心自己一次,抱抱自己,新生活才剛剛開始呢。
By 思維特